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以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之江实验室政协委员会客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编辑于2024-08-12 11:08 

    8月8日,之江实验室政协委员会客厅举行议政活动,实验室党委副书记、委员会客厅牵头委员袁继新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验室基层党组织书记、民主党派代表,知联会、博联会、团委代表及研究中心、职能部门代表,委员会客厅委员等参加活动。

    与会人员围绕“三中全会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改革方向”“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动能的方式和路径”“新型研发机构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定位和使命”三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掀起了学习研讨的热潮。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体会与感悟。

    袁继新   党委副书记、委员会客厅牵头委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之江实验室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为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之江路径”。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我们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强“有组织的科研”, 统筹推进“教科人”一体发展,持续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打造高能级的开放创新平台。

    潘宇   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行政副主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特点,这与之江实验室目前的主攻方向和项目特点是非常吻合的。下一步,我们应继续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践行开放科学的理念,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之江力量”。

    阮莹   新材料计算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行政副主任

    目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科技变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更是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动力。在新材料研发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核心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跨界融合创新,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需求为导向,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黄宝忠   数据枢纽与安全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行政副主任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也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之一在于探索一套全新的人才引育机制,以问题导向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问题。我们要下大力气打造一支与核心任务相匹配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持续推动“教科人”一体化发展。我们中心有不少青年科研人员入选了实验室的大模型种子班,并积极投身科学基座模型重大任务攻关。希望种子班实战育才的青年人才培育模式能够不断拓展、升级,打造成为教科人一体发展的典型案例。

    高晓文   科研管理部研究专家,民革党员

    体制机制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目前,之江实验室聚焦重大科研任务设立了总体部,正是一种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借鉴了航天部门实施有组织科研的经验,并结合实验室实际融入了我们的一些特色做法,希望构建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的模式和交叉融合的开放创新体系,切实推动重大科研任务的落地,也为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的探索贡献之江力量。

    冯琳清   生命科学计算研究中心研究专家,致公党党员

    生命科学领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据,我们的合作伙伴曾表示,这个领域每天都可以产生1PB的数据。而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有机会通过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处理去生成全新的、人类现有知识库以外的结果,为实现突破性的创新带来无限可能,从而推动生命健康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张吴越   高效能计算系统研究中心团支部书记

    当前,大模型技术快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飞速发展。身处科研一线,我们已经看到了计算对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创新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我想这就是新质生产力。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想我们必须打造一条全国产自主可控的技术链条,一条先进的、质优的创新链条,才能更好地服务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员,我将以科研攻关的实际行动,脚踏实地落实全会精神,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END

    文字 | 盛汪淼芷

    图片 | 周志豪

    编辑 | 陈航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