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生
奥运会闭幕,去国多年,用标准“沪普”自我介绍:“我是浙江人”、且“奥运唯一”的卢森堡乒乓老将倪夏莲,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那张始终阳光灿烂的笑脸,知足快乐的朗朗笑声;没有想象中打败欧洲无敌手“乒乓女王”应有的矜持,倒像在菜场里买到价廉物美青菜后窃喜的上海老阿姨、更像一个在居委会苦口婆心当调解志愿者的邻家大妈。倪阿姨的“哈哈”一声笑,有睹世间万物皆如过眼烟云那般的解痉舒压功效。如今“亲口笑”,真难得。
想到前不久某日夜归,推开过道厅门,眼前的昏暗中只有一点莹莹光亮。突然传来那种被捂嘴、噎在喉咙口里又持续不断笑声,心跳不禁有点加快。虽然场景有点惊悚但终究还是有底:前世无冤近世无仇,住宅楼有门禁把关,前后两个摄像头“值班”,怕甚?瞬间过道灯亮,原来是一位等电梯的年轻邻居正在刷短视频。
“哈哈”“呵呵”,原本应当表示开怀大笑、会心一笑;如今成了手机里的一个标点、小视频里的标配设置。微信群聊天,笑声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是不赞同但出于礼貌、虚与委蛇地用手点两下罢了、或是皮笑肉不笑的敷衍,想早点结束上床“呼呼”?总之,一切皆有可能。有人将手机里的笑声称作“罐头笑”,打开就有;尤其那种似乎大笑过后喘不过气的、被捂住嘴巴又憋不住笑的……多半是掩盖文案的粗浅平庸,初听就是个意思,经不住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六七八,就有点反胃感觉。还有为了流量的故意装怂、抖包袱“搞笑”,很难与“幽默”沾上边;本来就不好笑,再用“罐头笑”搞一搞;处处“闻假笑”了禁不住有点起鸡皮疙瘩,难生共鸣更难同乐。
想笑就笑,人的天性之一。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开心的笑,掩都不住又何必掩;即便笑里藏着不屑和郁闷,有让人体察到别样种意味,也没啥不好。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当然“回头一笑百媚生”更令人生无限憧憬;或许就因由衷之笑、开怀大笑越来越珍稀,所以就更让人期许。人之笑因,无非赞许和挖苦这两类;但古人心细,将笑料分成如古艳(官职科名等)、腐流、术业、形体、殊禀(痴呆善忘)、闺风、世讳(娼优帮闲)、僧道、贪吝、贫窭、讥刺、谬误等十二类。读了几遍仍未记全,当然也就笑不起来。以前滑稽戏里有个“噱头”,说人有真笑、假笑、苦笑和皮笑肉不笑;能否辨别笑的含义,就是情商高低的标准;前提当然必须是真人笑、笑出声。若是带着唐老鸭嗓门特征的“罐头笑”充斥四下且随处可闻,真担心人在这方面的情商会不会就此消亡?所以,亲自笑,
医学常识说,笑能最大限度调动脸部肌肉。多笑常笑,使肌肉、皮肤经常处于按摩状态,就不会有皱纹。也因为笑脸好看,以前“谈朋友”介绍对象要先看相片,当然是带笑的“没人喜欢铁板面孔”;如今景区里常常听到十几、几十个人齐声叫“茄子”,那是有拍集体照,影像里众人像中大奖那样的个个都很愉悦。最关键是:笑会传染。听别人笑声会调动头脑神经元给自己积极愉悦的心境暗示,按当下最时髦的话语就是收获了“情绪价值”。
所以特别感怀倪阿姨的笑。古人说过,人生不如意处十之八九,能对人言不过一二。苍天不曾宠过谁,每个人生都不会是坦途;如今职场、市场越来越“卷”、压力越来越大,就如老话说得“摁下葫芦浮起瓢”总有事情让人乐不起来;或许也表明期望值越高,失望也就越多的缘故。体育赛场没有常胜将军,赢了感恩、输了走人,无论输赢,彼此欢乐。曾经叱咤风云的倪阿姨,就是笑着抹泪告别赛场,明天该干嘛干嘛。生活越简单就越容易笑,原来如此。
潮客_wizqtg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