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王维的诗,“赤日满天地,草木尽焦卷”,都没像昨天这么真切,阳台上养护了好几年的一盆茂密伟岸的绿植,居然在隔着大玻璃的炙烤中倒下了!那可是我隔三差五不忘浇水的宝贝呀!
每年的三伏,如同人过中年以后的生活,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种种的艰辛和不易难以言表。但是,巡游于湖山晨走的脚步并没有因高温而停止下来。带着“左牵黄右擎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任性执着,将自得其乐的光影尽可能压制在早上二三个小时的狭小空间里,以一颗泰然若素之心,去包容头顶上日复一日的持续蒸烤,在幽静的一隅开启一扇扇心院里的小窗,在短暂的张望中与赤膊坦诚的杭城山水有最美的遇见。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这份对山水好奇的热忱来自对童年的怀念。记得孩提时代盛夏是不那么酷热难挡的。大中午逃避似睡非睡的大人,手里揣着一把装有塑料网兜的一米来长的捕蝉神器,蹑手蹑脚地从后门溜出去,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小玩伴们一起,直奔几百米远的“野外”,在此起彼伏蝉声大作的树下,仰起脖子细细地观察高大的枝桠间,从每一声长长如鸣笛一般的声源中寻找猎物,然后敏捷而又轻巧地举起手里的捕蝉网,从上到下将趴在树枝上的鸣蝉罩住。一只只擅长美声和音“知了,知了”叫着夏日的“歌唱家”,直到被我们装进网兜里,依然没有“知了”为何自己飞不出巴掌大点的“天网”。这样的抓捕行动差不多成为整个酷暑最大的娱乐项目,在大人声嘶力竭的防暑责备声中时断时续。
老宅屋前长着三四棵高大的苦楝树,中间一棵树形周正,两边几棵相对委琐。苦楝树和小河边狭长的一丛茂密修竹,共同组成了盛夏难得的浓荫。苦楝树什么时候开过淡紫色的小花,早已依稀模糊了。但它长的小球形的果实,却是小伙伴们的心头之爱。酷暑下的楝果一粒粒青涩,像葡萄串一样,挂满了枝头。虽然不能品尝,但我们还是天天盼着它成熟。因为,一到秋风萧瑟的时节,绿色的果实就会慢慢变成棕黄淡黄的,瓜熟蒂落自然掉落下来。但是,小伙伴们常常心急等不得热豆腐,盛夏里就开始滥采青果。用长杆子斜刺里一敲,一堆青果就扑籁籁掉在地上。坚硬的果实可是弹弓的天然子弹,是我们射击比赛的上好弹珠呀。
童年的快乐一部分来自于那种燥热未始时就对盛夏的向往,那种三五成群结伴行动的默契,那种比赛抓获猎物或者弹射楝果清点数量时的兴奋,都在流年的光阴里经久不息地回响。
酷暑的童年,不是不酷不烤,而是眼里有光心里有梦,有那些兴高采烈又引人入胜的事儿充塞着牵引着,让内存还很少的脑袋瓜子早已无暇顾及毒花花的日头。
眼下,三伏天的日子炎热难挡,有人戏谑不用去每天40度的迪拜了,就来杭城体验好了。朋友圈里的自我调侃,唤起记忆里的一桩桩童年往事,用抓捕知了、弹射楝果式的简单快乐,找回避暑时的清心,在林下湖边、里弄小巷享受片刻须臾的愉悦。
桥西历史街区,濒临大运河,两侧的好多民居兼有传统石库门里弄建筑的特点,盛放的凌霄花爬满了小院墙角,将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历史街区映衬得更有盛夏风情。在小巷里随意溜达,邂逅上门修理清洗厨房电器的“手艺人”,听到了儿时常见的货郎走巷串户的吆喝声,普通的封闭式小区里哪有这样的匠人呢?那声音由远及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感觉很亲切,时光仿佛一下子闪回了!
西湖天地长游不倦,五六点钟的光景却透着盛夏的人间清新。站在涌金桥上,远山云雾缭绕,湖水漾漾如醺,雨后的西湖分外妖娆。看着西湖如此动人的面容,我内心真是感叹,仅仅是一个月之隔重登斯桥,仿佛如同久别后的重逢,我急于想撩开她迷人面纱下的夏日欢颜。
沿着湖畔漫走,从大华饭店一直走到柳浪闻莺,然后又折回,踟躇在金色的大金牛边。闲吟四壁堪搔首,频见青蘋白鹭鸶。碧水悠悠,有一只白鹭和几只夜鹭静静独立,还有几只鸊鷉在优哉游哉地游弋,盛夏里燥热的心一下子凉了好多。
涌金池里的金牛出水是传颂了千百年的民间故事。我曾多次来这里,感受那一份浓厚的历史气息。夏日的早上,鹭鸥和䴙䴘栖息在金牛边,成为它的好朋友,恬静的红莲也陪伴身边,为传说的发生地增添了许多灵动的画风。
这一带的垂柳婀娜,好似早已相识的老友。无论是柳色澄黄的冬日,还是柳色翠绿的早春,我的相册里拍下了它们许多神采飞扬的模样。不同的季节,何人能够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不娇娆。晨光如洗的西湖恬静而美好。我看看一个小姐姐临湖而立,遐思逸兴,觉得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西湖最动人的时刻。
欧阳修曾在一首词里这样说:“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微动涟漪”。他虽然说的是古颖州的西湖,但我觉得眼前的湖光,轻舟短棹的风情更加迷人。我最喜欢在相对静雅的早晨轻轻地打开西湖的画框,生怕自己的唐突惊扰了潋滟的湖光。千百次的凝望,莫若眼前的驻足相拥。
西湖西线的那一片绿荫,伏天里的斑驳光影常令人沉醉。时有稀少的游人徜徉其中,侧在静听虫鸣鸟语,或者茫茫野蒲中的丝丝风声,茂密的树荫和苍翠的竹叶如巨大的遮天绿伞,将这条千年上香古道掩映得绿荫悠悠,静谧绵长。行走在水道边,真有“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之感。皂荚树青绿欲滴,在树林中特别润滑。
紫色的蓝花草藏在毫不显眼的角落里,独自明媚着,与它们为邻的是淡紫色的蓝雪花,相互抚慰,成就着三伏中的一丝丝鲜靓。湖里的水柳长得风情万种,绿荫葱茏之间,保洁人员一早开始了养护工作,他在小舟中的身影别样静美,站成了画中的人物。
找了个周日大早,一头扎进九溪峡谷的茶园里。墨绿色的茶园在盛夏里非常养眼,非常治愈。梯田式茶园高低错落,分布于峡谷两边的斜坡上,谷底的仅有很狭窄的一溜,好些人在茶园中间的田埂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盛夏的峡谷碧波微漾,茶香诱人。在溪涧叠叠而幽深的茶园里漫游,亲手采几片茶叶放在眼前细闻,聆听偶有几只鸟雀飞过的天籁之音,绿意无边的闲适和幽静直击胸臆。
清澈的溪水,从山涧上奔流而下,汇入到小湖里成了非常养眼的翡翠状。绕湖一圈,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这样翠绿中带着青蓝,仿佛染了许多矿物质的九寨之水。一路行来,九溪十八涧,涧涧都是暑期孩子们戏水的天堂。穿着五颜六色泳衣的大人孩子,共沐碧水之中,绿荫下的笑声与淙淙的溪流交织成一曲难忘的山水清音,早已忘了今夕何夕!
滚滚红尘烈焰千丈,不如西湖山水清音。盛夏里依然忘不了去山中寻幽。灵隐景区的冷泉溪绿树环绕,翳映阴森。泠然面壁的溪泉,晨曦初照,丝丝缕缕,柔和温馨。溪中红鱼历历,清晰可见。以泉命名的冷泉亭历代都很火,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杭州担任刺史时都是这里的常客。相隔千年的时空,能与大咖们在冷泉边相遇。假石垒径,小憩山径幽深的壑雷亭,听松涛阵阵,溪壑淙淙,享受着三伏天透心的凉快。
沿着灵隐寺墙外的小径往山上,可直通杭城的制高点北高峰。清人曾云:“云林从左折,云是韬光径。万绿不见天,风泉满清听”。韬光径是一条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道,刚好处于北高峰景区和灵隐景区的半山腰。迎着晨曦,沿着古道拾级而上,探幽览胜,也是盛夏的一大乐事。光影明明暗暗之间,那些尘世里的纷纷扰扰仿佛都变得了无牵挂。
推开一扇虚掩着的门,从门框内遥望西湖,远山如烟,苏堤拂水,湖上游船点点。倚窗思幽,只要心中有爱,无论是夏夜星空的绚烂,还是安守山间的宁静,皆是一种美好。
曾经在一位英国著名诗人的代表作中读到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经典诗句。荷池桥边的猛虎细嗅荷花,阳刚与阴柔兼备,才体味了酷夏里也有温柔以待的时候。我坐在窗内,一窗之隔,烈焰与清影,喧嚣与宁静,显得泾渭分明。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就这样静抄几页,匀气清心,脚步也不想挪动了。
钱江湾
省级金融机构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