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爱在行读中

    2024-07-24 09:47 浙江舟山

    #潮闻小记者#

    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五(2)班 贾壹淳

    指导老师:张丹凤

    世界洗去灰色,万物生机勃勃。人间最美的四月天,宜读书!

    我组建了“易安小队”,顾名思义,是一支行读李清照的阅读小队。四月,开启行读的温暖旅程,我们用阅读,同这个世界一起丰盈、蓬勃、舒展、向上。

    说起李清照,大人的眼前会浮现出一个清丽端庄、略带感伤的才女形象。常言说得好,文如其人,李清照的词,也总是那样的清新、秀丽,那样的感伤、多情,令数百年后的我们不禁为之动容。李清照也以她在诗、词创造方面的巨大成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而初识李清照的我们,对她的初印象是这样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才华横溢,记忆超群;品德高尚,卓尔不凡。将这些对李清照的初印象进行分类,我们竟看到了一生三个不同时期的李清照。这些印象,满怀着我们对易安居士的欣赏。而随着行读的深入,李清照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初识清照 爱之向往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文才颇负盛名。母亲是状元的孙女,知书能文。生在文学修养极高的家庭,自小李清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然而令我们无限向往的,是她那无忧的少女时期,划船、荡秋千、打马······她陶冶于自然,寄情于山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父是给了她多么宽松的环境,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样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为李清照成为千古第一女词人提供了基础。我们爱少女时期无忧的清照,因为心之所向那一份专属于少女的自由。

    细品清照 爱之崇拜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宋明诚二十一岁,在太学当学生,聪明好学,喜好收藏金石刻词。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化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越是了解李清照,越是喜爱李清照。我们和她的夫君赵明诚一样,崇拜在“赌书泼茶”中记忆力超群的她,崇拜写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她。赵明诚闭门苦思50首诗词都不敌李清照的这三句,真叫人拍案叫绝。

    再识清照 爱之敬畏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家国破碎。为了避免文物遭金军抢劫损坏,李清照在战火之中,带着毕生收藏的珍贵文物南渡,历经许多磨难。而赵明诚却在叛乱中慌不择路地弃城逃跑。路过乌江之时,李清照想起英雄豪杰项羽的故事,为国为夫感到耻辱,不禁感慨写下《夏日绝句》。每当吟咏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不禁敬畏李清照那一身柔弱,却一身傲骨。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易安居士逃难于远离战火的金华,将一生的家国情怀付诸于载不动许多愁的婺州双溪······

    一蓑烟雨氤氲了多少诗情画意,一台楼阁浸润了多少诗情画意。我们怀着对女中豪杰李清照的敬畏之心,登八咏楼远眺,双溪蜿蜒,尽收眼底,吟诵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李清照的寥寥数语,一眼回望当年金华古城的气概与豪迈。从李清照,到易安居士,从无忧少女到千古第一才女,从爱之向往,到爱之敬畏,我们在行读之路中,从爱的浅浅欣赏,到重重的敬畏李清照!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