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西藏代表着圣洁,新疆代表了天堂,那么甘南就是两者兼具的世外桃源。念叨了许多年的甘南终于在盛夏时节成行。当踏上甘南大环线,一路向南疾驰时,沿途的草原逶迤,湿地翠润,群山如黛,经旗猎猎,随时随地都是夏日绿意葱茏的景象。
比起江南山水的婉约和清丽,甘南的风光更为纯粹、开阔、雄奇和辽远!我不再将甘南作为一个州治的所在,就像对江南的定义,不再局限于小小的吴越之地,甘南是一个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意蕴的神奇之地,是一种颜色秒杀滤镜、对比度大于饱和度、意外的惊艳超过预想中体验的另一种风情。
盛夏的甘南,不同于甘青大环线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西北式苍凉,而是遍地“山光草色翠相连,万里云尽万里天”的江南式葱郁。走走跑跑,行行摄摄,诗意的甘南之景每天奔涌在我的眼眸中,让我忘却了疲惫,忘却了原来担忧的高反,沉醉于目不暇接的景色之中。
朔风吹梦入河州,细语荒郊秋一叶
我的甘南行第一站是临夏,一个印象中不怎么有名的地方。临夏古时称河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商旅中转之地,河州的"八坊"在唐朝时就名声在大西北。车过主城区,高楼林立,溪流绕廓,整洁卫生,瓜果飘香,怎么也看不出这是西北边垂的三线城市,早已找不到古诗中荒郊秋叶飘零的那种萧索和凄凉感。
“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的聚居区,已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的民族特色建筑,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是河州民俗文化的一张金名片。古坊巷就在市中心,下车后我急匆匆游走在古色古香的小巷里,坊间有好多值得游看的东西在吸引着我。
来到大旮巷八坊民俗馆,这里原是清末回族起义领袖马占鳌后代的私邸,三进四合院落,院中套院,院院相通,亭台楼阁,曲径回廊,精致的砖雕和木雕装饰,青砖的古朴典雅,木雕的雍容华贵,象征着回汉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和谐统一。清辉似水满轩窗,诗意芬芳任盛夏。从厢房内往外瞧,岁月已悠悠过去了许多年,小小庭院,时光仿佛在悄悄地闪回。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境内,沿途都是连绵起伏的桑科草原,这里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辽阔无际,看到每一群牛羊,每一处毡房,每一个村落,巴不得都停下来拍拍拍。实际上接下来的甘南行每天都是与车窗外的草原为伴,大饱眼福的时间多的是。这景象联想起几年前的新西兰之行,那纯净恬静的草原牧歌至今让我唏嘘不已。甘南的草原与新西兰南北岛的类似,两者有较大的可比性。虽然这一天的天气并不给力,灰蒙蒙的阴雨天,但满眼盈盈的那一片墨绿色的苍翠,足以慰藉多时未远行的焦虑和渴望。
车子绕过了一排斜坡上的木栈道观景台,在一家藏民开办的休闲度假小木屋前停下来,我流连在一幢幢小木房边,尽情体味神秘淳朴的藏族风情。远望群山蜿蜒不绝,白色的毡房,飘动的经幡,悠闲的牛羊。近看淙淙的小溪,简洁的民房,一簇簇金黄的油菜花摇曳于我的镜头前,我一刻也不放弃每一个称心的角度,顾不上喝水拼命抓拍。同行的旅友被鲜亮的草原木屋深深吸引住了眼球,兴高采烈地穿上了藏服,在绿油油的草原栈道上载歌载舞。
实际上甘南草原随处可遇生动鲜活的画面。我特意换到靠近车窗的位置,以便一路上方便抢拍。多少个转弯处,藏族特有的民俗风情与一抹抹山川秀丽之美的自然融合,都想凝固在我的镜头中,无奈在快速向后飞掠的遗憾中失之交臂!当暮色渐合的时候,看着雨后的天边骤然被染得通红,山坡上的牛羊还悠游在一片苍茫中。那一种人在旅途、夕阳在天边、牧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的诗情画意油然而生,我百转千回,不就是欢喜这打上少年记忆烙印的乡间小路吗?!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一路上的草原奔袭,看得最多的广告词是“若诗若画若尔盖”。花湖是甘南行中让我非常牵肠挂肚的景点,我不知多少次调动想像的翅膀,描摹着她扑朔迷离的容颜。到了才知道,花湖并不在甘南,而在四川的阿坝州,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风光无州界。如果说若尔盖是一片漫天铺陈的大绿毯,那么花湖就是草原上弥足珍贵的绿宝石。
看花湖,是以看花的名义看湿地,看牛羊,看远山,看自己。天际湛蓝得无以复加,水天一色的花湖,如同一个温柔烂漫的女子,在清凌凌的波光中与你眉目共情。炎炎夏日哪个地方能找到诗和远方呢?那不就藏在云卷云舒的天际和水天一色的湖上吗?凝望着一条条小鱼儿游弋在湖中的水生植物丛中,水波里映照着自己满脸的欣喜,盛夏的时光在这里变得特别的缱绻。
此刻的花湖湿地,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柔柔弱弱地绽放着,看惯了江南的百卉千花,老实说我并不太在意匍匐于脚下的这些小花们。但是,作为一朵花,它们也要在属于自己的夏日佳期开成娇艳的模样。栈道边的紫色小花,此刻尚显稀疏寥落,也许更多的花开在湿地深处。在几公里的栈道上,细数草花摇曳,漫寻七月芳华,返回的脚步变得特别的缓慢。
我以前只知道在无边无际的广袤草原,可以任性地将蓝天白云成群牛羊作为镜头中的主角,不知道这个花湖湿地,居然有如此多翩翩翱翔于水天之间的似鹭如鸥的鸟儿们,擦着游人的肩膀超低空飞行。查了下“懂鸟”小程序,才搞清楚原来这是草原上较多的粽头鸥,这里是它们嬉戏的天堂。惊艳展翅的粽头鸥,恰似人间惊鸿客,墨染星辰云水间。你心里所渴望的都市生活里匮乏的那些小浪漫,它们似乎都懂。要不然,它们为何故意盘旋于游人的身边逗着你玩呢?风姿绰约的粽头鸥,一只只自在雀跃于蓝天草原之间,与游人和谐共处,这一刻的花湖变得如此鲜活灵动!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曾在壶口瀑布看过黄河的雄浑和豪迈,草原上的黄河又是俯瞰视角下的另一种风情。据说唐朝的时候,藏族人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将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支、河曲、九曲、逢留大河等,藏语的“曲”就是“河”的意思。
蜿蜒而来的黄河在这里与白河相互交汇,形成貌似“S”型的图像,航拍的角度就如同仙女的飘带自天边缓缓飘来,九曲回肠,一步三折,颇为壮观,所以在唐克看“九曲黄河第一湾”是难得的风景大片。尤其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落日余晖照在盘旋绵延的黄河上,上面霞光满天,下面绿意盈盈,波光潾潾,那是许多好摄之友梦寐以求的乐事。
我们因为行程所限,只能在此逗留二个多小时就得赶路。当乘了十几节长长的自动扶梯升到五百多米高的观景台时,举目远眺,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犹如银带拂地恣意飘逸,仿佛是一幅令人惊憾的立体乾坤图,千百年来它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多少希冀与憧憬呀。
从观景台沿着木栈道一直往下走,几乎是三步一拍,我的手机里留下了一大堆的草原黄河照。阴沉的天气没能阻挡我欣赏美景的热情。无论是面朝黄河还是回首山峦,都有这个高海拔黄河带特有的韵味。山坡上白色的小花开了,花影下的羊肠小道明媚而幽长。快到山脚时,一座唐克索克藏寺院鹤立于藏族村寨中,三二个穿着红伽衣的小僧侣在山岗上眺望着,我看到红黄相间的藏寨寺院与浩浩九曲黄河同框融合在无边的夏色中,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氛和独特的风族风情!
重新坐回旅游车,车子绕过了几个山梁,回望九曲黄河那个方向,天空一改下午的阴沉之色,露出了无比温馨的夕阳红!想起行前的甘南攻略,想起神奇大西北的种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而行旅中的甘南,诗意俯拾皆是,它不在书本上,它写在草地上。
钱江湾
省级金融机构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