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舞麦冬

2024-07-15 00:23 浙江湖州

△汪群 

居家院子里的几十丛麦冬,总是赶在初伏时节怒放花朵,与太阳一样热烈红火。我的印象,麦冬花开在夏秋季,深秋带着果实越冬,即使在雪地里,其花杆仍然高昂着头,显得精神焕发,铮铮铁骨。


一个带着“冬”字的植物,怎么会在夏天开花?这是与它的生长特性有关,而非直接与冬天有关。麦冬的叶子细长像麦子而得名“麦”,还称之小麦冬、书带草,有的人还误认为韭菜呢;而“冬”字,则是因为它经冬不凋,是一种四季常绿的植物,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生长,也包括极其寒冷的环境中。


麦冬,也被称为“禹韭”,其来历出自一个传说,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关。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命令将剩余的粮食倒入河中,随后河中便长出了一种草,即麦冬。人们称此草为“禹余粮”,后来简称为“麦冬”。

麦冬之花,与众不同,高挑身材,花杆上的花苞密密麻麻,像闺女出嫁时的抬轿喜杆缠着红绸,平添喜庆与祝福,象征前来道贺的亲友们洋溢笑颜。麦冬花杆往上生长,没有羁羁绊绊的横生枝节,犹如荷花杆儿清清亮亮,一尘不染,只为青蛙们、小鱼小虾们撑起一把把凉伞,也让五彩缤纷的蜻蜓们驻足观光。


麦冬花开的过程,又好比十六岁的黄花姑娘,起先一点不起眼,让周边的人忽略不计,却给了院子里的菜蔬花朵大放异彩。低调、沉稳、内敛的麦冬,全凭自身立足修养,身边的茄子花涂脂抹粉,情迷意乱;黄瓜花热烈奔放,莺歌燕舞;豇豆花顾盼生辉,小鸟依人,但,麦冬总是默默无闻地走着自己的路,每一片剑叶一天天向炎炎夏日靠近,淡定与从容,充满着希望与梦想。

麦冬花,一旦心花萌动,自控能力强大,相信这块土地上,这片天空中,总有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花开了,麦冬的全部绿叶乐意放低身姿,愿做嫁衣,成全麦冬花枝亭亭玉立,出人头地,光彩照人。


世上花朵万万种,何以心仪麦冬花?麦冬,我小时候就认识它了,它还始终与黄芪联系在一起。麦冬花与黄芪花,我觉得它们与众多的花儿不同,在于“款式”上的新颖别致,“肤色”上的悦目爽眼,“质感”上的可心舒服。有时也会联想,人与人之间的相貌何以千差万别,也是由他们各自的内在基因决定的。

母亲年轻时,患有一些疾病,限于经济条件,她就到书店里购置对自己有用的中草药书籍阅读。之后,有些中草药的名字母亲深深记住了,便会托人将这些植物慢慢采来种植,我也从中懂得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晒过诸如黄芪花、野葛花之类,许多朋友说没有见过,觉得很美。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认识身边的人,认识了又加印象好,也就有了关注加关心。认识植物,同样如此。人与花,有时是联系在一起的,记住了人也就记住了花。

母亲走后,她生前爱种的这些植物,我们根据种植条件就会有最佳的选择。就如麦冬、黄芪之类的植物,跟随我们几次搬家,这些熟悉的“面孔”也就一直在我们身边晃动。小时候不觉得这些植物具有独特的药用与养生价值,主要是自己年轻时气力好,中草药什么的与我无关。


我与妻子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更懂得了母亲当年看待这些植物如同生命一样的珍贵。往年,家中一旦有只老母鸡或老鸭什么的,母亲总会将麦冬和黄芪从包裹好的塑料袋或瓶子里取出,顺手抓上一把放入烧煮的铁锅里,放得多与少没有大的讲究,只要日常“惦记”着麦冬、黄芪就是了。如果没有鸡鸭之类的享受,母亲也总会在一个茶杯里放些黄芪、麦冬加冰糖,先在煮饭的蒸架上蒸煮,想到时喝上几口,坚持日常,如此简单。


我对喝麦冬汤水最有印象的是,母亲会对我说,老一点的麦冬,它的中间会有一芯子,这个芯子像极细的树根一样,不要吞食,不易消化。当然,麦冬种植下去二三年就可挖掘,它们根部已经长出了白白黄黄的麦冬仔,雪白的麦冬还嫩着呢,它还没有长出芯子。最近妻子从市场上买来的麦冬,我称它们是白白胖胖的“小仔”,吃起来清清脆脆的,还带有甜香味道,质地不错。


麦冬,原名麦门冬,其名源于“虋冬”,最早见载于先秦著作《山海经---中山经》之条谷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虋冬。”《本草分经》称麦冬“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本草衍义》《本草备要》中均记载麦冬除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之外,还具有除烦安神和用于心悸怔忡等症,难怪有的地方还称麦冬为“养神草”呢。


信息化时代的当下,比如眼前进入了四十天的“三伏期”,视频、抖音、微信上,经常看到有关麦冬、黄芪、党参和西洋参一起冲泡度伏天的宣传,外行的我也觉得有点道理,当然我是基于从小以来对麦冬、黄芪的认知与了解,多少看成是吃不坏、不伤身的“太平方子”。于是,妻子早在一个月前就做好了准备,每天早上各人冲泡一杯当茶水喝,一整天冲水无数次,最后还将残渣咀嚼着“处理”了


花舞麦冬,汲取了阳光大地之精华,我对它特别欣赏,它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着梦想与希望。特别是它的花期一直延伸到立秋,其它的植物之花多少有点昙花一现,无可比拟。

我对麦冬的喜欢,还自作多情地称之它为“吉祥草”,因为知其有常绿、耐荫、耐寒、耐旱和抗病虫害等多种优良性状。院子里有了这样的“绿植”,集欣赏、悦目、品尝和绿化于一炉,多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