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探寻“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故事 ——湖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安吉黄杜村调研

    2024-07-12 02:15 浙江湖州

    一片叶子如何富了一方百姓?为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学院“茶海扬帆,逐梦共富”实践团来到安吉县黄杜村开展调研活动。采访了黄杜村的村干部、企业与游客,从全方面了解黄杜村“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 

    助乡村振兴 留美好乡愁

    乡村振兴,不但要有强大的群众力量,也要有智慧的领导力量。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当地村领导干部正确执行党的指示,造就了黄杜村通往财富的道路。通过与黄杜村党群服务中心领导干部访谈交流,实践队了解到当地茶叶留住的不仅是中老年人,还有年轻人,几乎做到了百分百返乡入乡。以老年人传承技艺、中年人扎稳根基、青年人入乡创新为发展路径,三代齐心协力,才用实践行动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佳话。

    下足“绣花功” 夯实产业兴

    要说黄杜村的财富,这离不开企业的贡献。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根基。实践队了解到,黄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产销一体的茶厂,也正是因为有完整的产业链吸引了大批青年人返乡创业。

    “语茉”是当地一家有名的茶企业。“语茉”取自《诗经》,意为喝茶聊天,“语”在前面意为大家坐下来喝茶聊天比茶叶更重要。“语茉”负责人王一凡从小就在茶的熏陶下成长,与家人共同创立了“语茉”,并通过互联网在两年时间内把茶叶卖到了国际市场。“语茉”主要采取自产自销的方式,围绕茶行业进行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做好传统茶产业的同时也进一步衍生新式茶饮,在制茶季也会借助客户的茶游茶学开展非遗茶文化体验活动,以消费者的需求为靶向,不断为茶叶注入“新潮”,让茶成为“黄杜村”的文化标识,带动全村走向共同富裕。

    实践队还走访了千道湾白茶企业。在早期时,千道湾白茶企业主要是线下出去跑市场,将半斤茶样品送给客户,客户觉得满意再进货。从初期的商贸积累才有了后来的名气大振,其间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的扶持主要集中于推广、搭建平台,带着企业生产的茶叶上茶博会、高峰论坛、推荐会,企业名气渐渐打响。加之农业税收本身就低,加上茶叶都是自产自销,千道湾白茶企业不用交税,企业慢慢就发展起来了。销售方式主要有三种,一个是自产自销,企业本身有自己的客户,一个是茶青交易,还有一个占大头的是茶农订单制,就是合作社的方式,先签合同茶叶到了再卖。依托质量铸品牌,依靠品牌拓市场是千道湾企业发展之路。千道湾白茶企业在这条发展路上获得了很多荣誉。这不仅仅是千道湾白茶企业的成功,是黄杜村百姓的成功,是黄杜村的成功。

    芝林茶厂的发展也靠着政府的扶持,除了免除农业税外,政府会给茶厂提供有机肥,降低有机肥购买价格。这大大降低了白茶种植成本,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芝林茶厂主要靠茶叶的品质在销售界闯出一条路。芝林茶场企业人员主要是安吉人,但采茶忙季会雇人采摘,雇的基本上是外地人,以两种方式进行结算,一是按天算,150元一天,包吃包住,另一种方式是按斤算,39元一斤。芝林茶厂不仅让当地人有工作,还给外地的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从自己富带动了他人富。

    访百强乡镇 画振兴蓝图

    乡村文旅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大亮点。黄杜村白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兴起。当地成为区别于城市喧嚣的一片净土,“治愈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为乡村振兴带来发展机遇。

    实践队对当地游客做了简单的采访,还采取了调查问卷的形式。当地的游客有各个年龄段的,都是被“茶”吸引过来的。其中包括懂茶的人,特地过来买茶叶的。也有一些家长带孩子过来呼吸新鲜空气、过来度假、体验采茶等。

    中国白茶看安吉,安吉白茶看黄杜。实践队在调研活动中切身感受到了黄杜村是如何扎实做好“以茶富民”文章,走出一条景美、民富、村强的共同富裕之路,也希望黄杜的叶子能再富一方百姓。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客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