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沈昱:好茶不怕晚,以后年年来

    2024-07-04 01:58 浙江杭州

    近日,径山茶品鉴分享会在杭州余杭区径山禅寺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禅茶精髓、弘扬茶文化为主题,吸引了众多茶友、文化爱好者和媒体记者前来参与。

    径山茶品鉴分享会上,杭州市余杭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沈昱发表主旨演讲,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径山茶的独到见解。

    有渊源:禅茶渊源源远流长

    径山禅寺门口挂着一幅意蕴深远的长联:“五山称首溯宴坐结卯谁启东风开妙境;万派朝宗记深参看话永传慧业护丛林。”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径山禅寺与径山禅茶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展现了其在禅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沈昱现场分享了径山禅寺的开山法师法钦的故事。法钦大师于1280多年前的唐代天宝年间上山修行,来到径山并在此落脚,遵循其师父的教诲“遇径而止”。自此,法钦大师在这里开始种植茶叶,并持续了几十年之久。他的辛勤耕耘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年古刹径山禅寺,也创造了著名的径山禅茶。

    “举办今天的活动,旨在让大家深入了解径山茶的历史背景,感受其与禅宗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沈昱表示。通过这样的分享,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径山禅茶的独特魅力,更能深刻理解禅茶一味的文化内涵,体会到茶与禅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味道:温润鲜爽的茶韵

    今年3月初,余杭径山和王位山海拔较高的茶园里,茶叶被冻成了冰柱。沈昱在朋友圈发布了几张照片,并附言:“冰冻严寒且当修行,温润鲜爽方显本色。”这条动态引来了无数点赞,人们深感共鸣。

    回溯至1978年,国家发起了恢复名茶的号召。当时,余杭农业局的农艺师金雅芬与当地的茶农们共同投身于径山茶的研究、培育与创新工作。径山茶与其他茶类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口感不涩,反而特别鲜爽且回甘,带来一种“温、润、鲜、爽”的独特愉悦体验。这种独特的口感,使得径山茶在过去的40多年里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并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和好评。它不仅是茶农的骄傲,也成为人们心中“自己喝”的好茶。

    径山茶的故事,不仅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历程,更是文化传承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实践。从冰封的山顶到温润的茶杯,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自然的力量和人文的智慧,让我们在品味中感受更多的生活趣味和文化意蕴。

    有传承:文化传承的世界遗产

    “一脉相承重修径山禅寺,一叶真传喜获世界遗产。”这是沈昱对径山茶文化传承历程的精彩概括。

    据悉,2008年,余杭区佛教协会会长、径山万寿禅寺方丈戒兴大和尚主持修缮径山禅寺的同时,决心要复兴振兴径山茶文化,让禅茶从寺院走向社会,走向民间,成为一项共同富裕的事业。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2022年,径山茶宴的独特魅力终于得到了国际认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无疑是对径山茶文化传承的最高肯定。

    沈昱用“天下禅茶出径山,一杯通透在人间”来形容径山禅茶的独特之处。他表示,径山禅茶不仅富含佛性和禅意,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成功申遗后,接下来的工作将更加注重深入挖掘和传播径山茶宴的文化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未来:共同富裕的产业新篇章

    “禅茶引领众茶发力一片金叶富万民,三茶统筹政企同心开拓创新走天下。”这是沈昱对于径山茶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精彩阐述。

    自2022年下半年起,余杭区响应“三茶”协同发展的号召,成立径山茶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茶办”)。余杭区通过这一举措,致力于将径山茶业打造为世界级品牌,以禅茶产业集群为中心,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丰富产品线,提升品牌价值,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过去两年,“茶办”主办和参与了亚运会在内的诸多活动,使得径山茶得以在更广泛的平台上展示其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山巅一寺一壶茶,伴随浙商走天下”“径山茶进阿里”等系列活动,成功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沈昱介绍,余杭区正整合径山寺、径山镇、径山村等资源,建立以禅茶为龙头的产业体系,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和价格体系,让这方水土孕育的禅茶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为了让更多人分享径山茶的韵味,感受其独特魅力,沈昱提议从今年3月30日起,每年这一天定为“径山茶品鉴分享日”。以此邀请更多人共赏茶之韵味,探寻属于径山茶的独特魅力,感受这方水土孕育的禅茶风情,一同见证这杯“禅意濡染”的茶品谱写新的辉煌。

    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径山茶业将以其独特的禅茶文化,开启产业发展的新篇章,为地方经济的繁荣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