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夏日的暑气略略降了些,好不容易雨过天晴,我四点多睡不着了。怎么着也得去看看西湖的夏日晨荷呀!我想先到孤山的西泠桥上去看看日出,那里是传统的打卡机位,既能观日出又能赏晓荷。
此刻的西湖还笼罩在一片苍茫的薄霭之中。平时熙熙攘攘还得领西湖通才能通行的南山路,此刻空无几人,只有一拨拨晨跑的市民。我小坐骑畅通无阻,只二十分钟就开到了净寺门前。
忽然,从寺门那边的马路边窜出一个憧憧黑影,将欲横穿马路往湖畔而来。正沉浸在如何欣赏日出的我心里猛地打了个激灵,快捷地紧急避让,并紧踩刹车后靠右而停。
走出车门,我想看看横穿的人到底如何了。仔细定神一看,这不是大名鼎鼎的杨万里兄吗?杨万里是南宋的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诗人。他在朝中官拜秘书少监,大概相当于副部级干部吧。 早年未曾发达时就与他认识。他写诗像发朋友圈似的,差不多每天要发个好几首,写了二万余首诗词,其中光写杭州的就有千余首,尤其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诞生后,弄得妇孺皆知,连幼儿园的小孩都会朗朗上口地背诵。
我这人平时敬远达人显贵,只是私下里慢读他的许多诗作,默默地看着他的名声如日中天,多年没什么交往了,内心却很感念他真是名不虚传的西湖形象代言人!原以为“风光不与四时同”的西湖六月,他一定会忙得满世界参加笔会采风,或者上哪个综艺大赛当评委激扬文字去了,没想到还在这里碰到他!
一番寒暄之后,得知他这个荷花诗人也是想去看荷花补补新鲜的创作素材,我说甚好甚好,6月24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都来西湖直播了,并且还播了你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呢,就约定今天绕湖率性而行,好好看看如今的西湖各处之荷,在共游慢行中尽叙久别重逢之喜。
盛夏的西湖怎能少得了一次朝霞与晓荷的完美邂逅呢?五点多的西泠桥,早已游人影人聚集,一个个在桥上站成了一道道动人的剪影。杨万里见状,深有感慨地说:这里原是一处风景如画的渡口,古人诗画中的所谓“西村唤渡处”、“船向西泠佳处寻”,指的都是这里,曾有人在诗中说“远近皆僧舍,西村八九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说明那时只有满眼如雪的芦花,并没有在桥边的湖中种植荷花,要不我一定会赋西泠桥边的荷花诗的。我说,在这里赏荷之妙,日出之前,宝石山由玫红到橙红瞬息万变,湖中的荷花愈发娇羞万状,薄霭朦胧之中特别觉得妩媚动人。
当晨曦照进脚下的桥洞时,金光穿孔的辉煌与湖上荷花的清秀之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说,难怪古诗中曾有“ 轻烟薄雾斜阳下,曾泛扁舟小筑来”的佳句。杨兄你看,烟柳氤氲中西泠桥畔的荷花清丽明媚,无论哪个角度看,都有翩若惊鸿的舞姿。我和杨万里都是第一次来西泠桥赏晓荷,此时此刻,两人不觉欢欣鼓舞。
来到北山街与白堤交叉口,更是另一番热闹光景,六点多钟的西湖晨光初照,白堤上站满了赏荷的游人。天高云淡,水天一色,湖畔绿叶红荷,别样迷人。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的三大情人桥,在这里赏晨曦下的早荷,兴意不同寻常。
我说:杨兄你那一日送林子方外放闽地,专门来此赏过荷花的吧?杨万里面对眼前美景,又重新复吟了自己的诗:“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他说那时的北山荷花沿途都是,诗中的北山之荷并不在这一段。我说时至今日,众人都知你那日作的下半首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却不知你刚才吟的这上半首诗妥妥的作了记叙文似的铺垫呀!
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我们走进“藻思天成亭”,遥想多少文人墨客曾在这个亭子下,留下过对西湖美景的才思敏捷的美赞。宋人曾写过一首词,专咏这里的景色:“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天香暗逐风回,近十里荷花盛开”。
说话之间,来到湖边的断桥。那“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盛暑之时的断桥西侧满目尽是荷花。我想起《射雕英雄传》里写黄蓉郭靖赏荷的桥段。那日黄蓉见断桥边一家小酒家甚是雅洁,道:“去边喝酒边瞧荷花吧。”郭靖道:“甚好。”于是两人品着美酒佳肴,畅快赏荷好不逍遥!杨万里说,我那个年代郭靖黄蓉可还没出生呢!倒是呀,如今要是走进北山街的咖啡馆和肯德基里隔窗赏荷,也是挺不错的。
其实,不光从亭子里或酒肆里看荷,就是从北山街的视角也挺好。低头看莲子,莲子清如水。一对情侣坐在北山街的椅子上,共赏映日荷花,那背影让我俩都看呆了,好静美呀!
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湖上有一朵荷花,水中有一个倒影,这时不知从何方飞来一只白鹭,蹑手蹑脚走到花面前,不知该赏哪一朵。杨兄感叹,现在的西湖生态养护得真好!我说兄不知,自2011年6月申遗成功,西湖环境保护那是一等一的大事,白鹭鸳鸯寻常可见!
从北山街沿着白堤来到孤山北路的湖畔。孤山碧波环绕,花木繁茂,亭台错落,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其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迩,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那首诗后,历代文人对孤山美景吟诵不绝。从手机里拉长焦段,那娇艳的荷花,一朵朵欣喜雀跃,仿佛簇拥着断桥、古塔和北山街,满世界的馨香溢屏而出。
“杨兄你那天呼朋唤友泛舟绕孤山赏荷,不是写过《西湖旧属野人家》吗”?杨万里马上笑着吟起来了:“西湖旧属野人家,今属天家不属他。水月亭前且杨柳,集芳园下尽荷花”,并回忆道,早在北宋时这一带曾经是一片公共的野外水域,南宋以后皇城园林,实现了从村姑到公主的转身,湖边水月亭周围种植了许多垂柳,集芳园里也人工种植了许多的荷花,但还是没有如今这么多呀!
我说,杨兄不知今日之西湖,成片的荷池就有三十多块呢!每一片赏荷各有不同的趣味。你看,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这一枝荷花风光独好,亭亭玉立的花朵,欲与保俶塔试比高呢!
想起刚才杨万里吟的绕孤山游船的诗,我说杨兄何不尝尝如今西湖上的交通船,八元一个站点,绕一圈也就几十元钱吗。他听说有这等好事,立即跃跃欲试。于是我们俩坐着西湖游船来到了一公园的集贤亭。杨万里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个西湖名亭。我说比起南宋西湖来,这亭的历史就不算悠久喽,它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乾隆皇帝为纪念学者、诗人黄庭坚而建造的,就在一公园“晚节流香”石碑对面,自清代以来就颇有名气,该景点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如今的集贤亭春夏秋冬四时景美人众,尤其以夏日赏荷时节为最。正像亭上对联所写的:“众说林亭美,湖城绮陌容啸傲;天成云水乡,景胜新妆亦经纶”。阳光不知何时躲进了云层,云水清雅,荷光灼灼,荷花池畔,满是赏荷人如痴如醉的西湖神色!杨万里见状,也感慨不已。我说西湖亭子很多,如湖心亭,放鹤亭,慕才亭,鱼水亭,翠光亭,问水亭,晚香亭,芳华亭,乐水亭,等等。就是没有一个专为杨兄筑的小亭,杨万里道:弟知我平生荷心如素,淤泥不染,岂在乎这些浮名呀?!
从一公园往码头走,路上遇上穿成宋人服饰的卖花郎和美村姑,挑着一担荷叶莲蓬,在西湖边设摊专卖游人,杨万里觉得甚是亲切,想不到宋时的风雅生活如今还这么兴盛!他那首写莲子的小诗“城中担上买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不禁脱口而出!
游船从花港码头上了岸,我带他穿过花港观鱼御碑亭,直奔西北角的小陈庄,这里是西湖唯一种植“黄舞妃”荷花的地方,杨万里当然没看过!乳白色的荷花淡雅迷人,是西湖荷花中的一股清流,不独游人喜爱,连湖中的小鸭也过来欣赏,看得杨万里一时也没想好该说哪一句诗。
随后,我们徒步来到花港西入口附近的魏庐,南临牡丹园,北面是孔雀园,三面被翠竹“拥抱”着,是个幽雅而景致的庭院。这里原是房主上虞驿亭氏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杨万里当然不知道有这个小院。早上的魏庐,庭院深深。精致小巧的荷池里,一池不过几十支的荷花,与几十条红鱼相映成趣。一支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幽深的窗下,似在问候早安。杨万里说这个特别有味,诚如“魏庐”两柱间的门联所写:“蓼港环庐苏杨堤送六桥翠,芳园连界姚魏丛分一带红”,幽院数点红,周边无尽翠,是个赏荷雅地呀!
转眼来到了花港的小南湖边,这里的湖畔居茶室是我喜欢的赏荷地,许多大爷大妈花几元钱就能在此消磨乐乎一个上午,一早他们就来摆开擂台,边喝茶打牌,边赏荷韵荷风。我们站在荷花离人很近的地方,能看得清花瓣上的纹理。前面是开阔的湖面,清晨的小南湖清新如洗,只有一二只清洁养护的小船,雷峰塔高高耸立在苏堤那一端,沉稳而大气,一年四季都是泰然若定的气息。东北边是邀山揖湖长廊,盛开的荷花好像离得很近,伸手可及。南边是南山路上的车水马龙,一早隐约可见举着小红旗的旅游团队。
见此荷景,我俩心情大悦,我说每读周邦彦的荷花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总觉得特别有精神,一个举字,写出了荷花奋发有为的品格!眼前的这一框荷花、荷叶和莲蓬亭亭玉立于湖光之中的美景,细细品味,仿佛有一种参差错落、光阴际会的感觉。
杨万里说,这里不光有你的“光阴际会聚一堂”,也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可不,这一支荷叶已开尖尖角,蜻蜓殷勤不嫌迟。我说万里兄的小荷尖尖角,不会是指新荷的蓓蕾初绽时的模样吧?杨万里说,哪里是!我诗中的小荷本意不是指荷花的花,而是刚出水卷成细长条还没展开的新荷叶,后人都以讹传讹了,我也就无语了。说到此处,我们都呵呵大笑!
钱江湾
省级金融机构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