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特聘研究员王坚教授受邀出席由中国科协主办、福建省科协承办、两岸科技社团共同协办的第十三届海峡科技专家论坛。2024年海峡科技专家论坛以“科技向未来,创新促融合”为主题,于6月16日在厦门举办,期间举办开幕式暨主论坛、海峡两岸科技社团高端对话、海峡两岸青年科技协同发展论坛等活动。本次论坛,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林瑞良、中国科协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张斌、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游建胜、台湾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理事长、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前校长刘廷扬等领导以及两岸科技界代表、青年代表200多人参会。
同日下午,海峡两岸青年科技协同发展论坛順利舉行,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理事长刘廷扬为本次分论坛揭幕及致辞。劉廷揚表示,中国”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两岸局势关系发展微妙,台湾是否存在国际贸易机遇参与发展,确实需要创立专门课题进行深刻研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家中,东南亚与台湾在地理位置、人文发展、经贸往来有着密不可分的连系,如何从技术、经贸等角度上参与到中国“一带一路”,台湾年青一代应该积极研究思
论坛中,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客座教授王坚发表了题为“台湾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角色分析”的论坛主题报告。王坚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严峻的全球价值思辩、国际局势及经济格局的变革下,深刻思考中国在人文、地理、历史等思想价值基础上,所建立筹划的国内国际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带一路”战略下,各参与者共同商议及决策以形成发展共识,国家不分大小、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尊重各自民族价值,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目前,建立互联互通的发展平台已成为所有参与者们的融合共识。在此,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新格局,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最终战略目标,届时中国将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全球优质资源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流动,将持续推动全球现代化建设发展。随着技术和算力变革、国际商品变动,两岸地缘政治发展充满着挑战,自中国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以来,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国家皆向应及参与,台湾在这世界经济的新兴增量市场应如何角色定位及发挥作用?面对世界政治利益格局的变革,联合发展或许是人类共存的另一种选项、抉择。
王坚强调,台湾与西方各国往来交互历史渊远,文化、政治、经济及社会等发展皆受到西方思想、制度等影响,两岸关系发展中台湾扮演着中国与西方各国间的沟通桥梁,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下台湾亦将成为中国与西方各国间最佳的沟通交互点、利益平衡点。东南亚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份,东南亚各国受西方思想及制度影响颇深,在政治体制、法律架构、贸易规则等皆在西方列强殖民时代建立的,其所形成的“互信”关系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是中国“一带一路”联动东南亚各国的最佳对接窗口、利益接口。建立“互信”下,“公平”结果的核心体现是在利益分配上,台湾与中国同气连枝,与东南亚各国具共同思考及利益背景,且台湾已在东南亚各国广泛设立产业接口,是中国“一带一路”面向东南亚各国发展的重要利益平衡节点。故此,台湾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上角色地位明显,且台湾在世界晶圆等产业链中掌握着高顶尖技术,两岸间联动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优势。两岸如何在“一带一路”携手共进,是我们这一代人要持续深刻思考的。
论坛中,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客座教授王坚带领研究团队陈雨彤博士生共同发表了“技术和算力变革,对‘两岸四地’国际商品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专题报告。陈雨彤指出,技术和算力的变革推动了时代进步,“两岸四地”国际商品的交互和变动对社会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挑战。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研究国际商品的变动并深入剖析,有助于未来的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通过技术和算力的变革,推动了国际商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新发展,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国家积极响应。台湾在这新兴的世界经济增量市场中,应积极定位和发挥作用,联合发展可能是多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另一种选择。目前,“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已基本涵盖粮食、化石燃料、矿物燃料以及高科技产品等主要国际商品的供给。然而,随着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国际商品供给侧的改革及新的价值传递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与“一带一路”国际商品交互情况显示,中国主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新老三样商品、基建技术服务等,而发展中国家则向大陆供应粮食及农产品、化石燃料、矿物燃料等资源。而台湾向中国大陆输出的则是高科技产品和半导体等技术密集型产品。
陈雨彤强调,在探讨“两岸”融合的国际商品产业链时,应当考虑哪些国际商品能够成为连接两岸的桥梁。该商品需同时具备“使用”和“价值”两个属性。以台湾的半导体产品为例,它们不仅具有高科技含量,同时也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可视为国际商品中的硬通货。然而,高科技产品的门槛较高,其影响范围相对有限。相比之下,传统国际商品如粮食、化石燃料、矿物燃料等虽同样具备“使用”和“价值”属性,但其在物流和资金流方面面临着诸多限制。物流受限于国际航线、安全风险和贸易壁垒等因素,而资金流则受制于美元体系的管辖和金融标准的制约。然而,这些传统商品门槛相对较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广泛而深远,尚须解决的是物流和资金流的问题。从这一视角出发,原油或许是一个适合两岸融合的国际商品。为突破物流问题,我们可将目光从中东转向中国南海。南海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丰富,国际争端虽多,但从台湾到海南一带,潜藏的原油资源亦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技术与资金方面,两岸均具备参与条件,且两岸市场需求广大。原油作为两岸融合共建的国际商品,不仅能够突破国际商品物流和资金流的限制,还能重塑亚洲原油交割方式,让更多的人民参与到这个国际商品的产业链中,对社会经济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两岸通过原油这个国际商品来进行的融合,是突破地缘政治磨擦的窗口,是具备两岸融合“共性”的国际商品。
此次论坛上,王坚教授的主题演讲及研究团队的专题报告得到了海峡论坛参会领导及各界的重视与支持。“一带一路”对台湾对外发展的经济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此关键时刻,台湾应积极应对,寻求适应政策。本次论坛为两岸四地各界建立了面向“一带一路”课题的交流平台,通过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互动交流,促进了两岸四地对外经贸发展的前瞻性课题研究。论坛吸引了两岸四地学术机构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和交流。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将继续支持和推动专家学者参与“一带一路”课题在两岸融合的交流互益,此次王坚教授的论坛主题报告已达到预期的学术交流效果和社会融合效益。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HUBRRI
海南大学 “一带一路”研究院在光明日报社和南京大学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领域全国最新专项排名中,媒体影响力名列全国第一,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第五。
海南大学 “一带一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等机构一起,于2019年底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并于2022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获评为A等级智库。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并成为海南大学及海南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荣登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的高校智库。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还作为中国华南地区唯一高校代表,入选“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包括欧盟-亚洲中心、法国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所、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以及中国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院等56家中外机构。
微信|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微博|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潮鸣号|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澎湃号|海大一带一路研究院
今日头条|海大研究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