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梅花”“吕山湖羊”“洪桥河蟹”……在长兴县,每个乡镇都有一张“土特产”金名片。
近日,围绕“做好‘一镇一业’乡村‘土特产’文章,助推乡村振兴”主题,县政协举办专题恳谈会,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代表集思广益。
县政协农业和资环建委主任孙正炎提出,要优化产业布局、引导集群集聚,强化县域统筹、建强产业链条,构建联结机制、拓宽富民路径,迭代丰富“一镇一业”发展模式的内涵。
“电商换市正成为推动乡镇振兴的重要引擎。”县政协委员、抖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发强认为,要深挖乡村“土特产”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电商小镇,加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为“土特产”插上数字的翅膀。
县政协委员、长兴茗源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影紧接着说,要推动紫笋茶IP多元化融合发展,建立紫笋茶城市IP矩阵推广模式,紧跟潮流拓宽消费市场。
针对湖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金融难题,县政协委员、长兴农商银行董事长邱全民提出,要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担保机制,满足产业链各主体金融需求,赋能产业做大做强。
县政协委员、洪桥镇党委副书记丁欢欢建议,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补强河蟹全产业链建设,通过农旅融合、品牌赋能,助力河蟹销售促共富。
随着“长兴红”名气愈响,县政协委员、县花卉苗木协会会长金鸣宏建议,引进多家梅花产品深加工企业、梅花文化传播和推广企业,打造梅花产业示范带,打响梅花文化品牌宣传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长兴的稻蛙种养持续向更具行业标准化、产业特色化、优质生产化的业态转变。界别群众代表吴传意希望出台标准化的稻蛙产业技术流程,推进一二三产齐头并进,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业形态。
“‘一镇一业’乡村‘土特产’文章,要做得有特色、有效益、有融合、有名气。”县政协主席何志强表示,要做好“规划”文章,兼顾产业后续的转型升级;做好“整合”文章,各部门协作整合生产要素;做好“创新”文章,打造一批高质量农业人才队伍;做好“品牌”文章,形成一批市场知名度高的“土特产”品牌,推动乡村振兴。
作者:胡晨皓、左洪波、陶迈卿
来源:联谊报
制作:陶迈卿
浙江政协同心苑
浙江省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