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两岸融合】王坚教授受邀出席台湾台北及高雄高校论坛并作主題报告

    2024-05-29 03:48 海南海口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特聘研究员,王坚教授受邀出席由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与高雄师范大学人力与知识管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台湾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角色”论坛。该论坛于五月二十七日(星期一)上午在高雄师范大学和平校区举行。相同主题的论坛于五月二十八日(星期二)上午在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士林校区举行,由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与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国际与两岸交流处联合主办。

    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理事长刘廷扬为本次论坛揭幕及致辞。刘廷扬在高雄场论坛表示,中国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发展的重要举措,台湾在地缘政治上角色微妙,是否存在国际贸易机遇参与发展,确实需要有志者共同探讨,进行深刻研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家中,东南亚与台湾在地理位置、人文发展、经贸往来有着密不可分的连系,如何从技术、经贸等角度上参与到中国一带一路,台湾年青一代应该积极研究思考。刘廷扬在台北场论坛表示,台湾与西方各国往来交互历史渊远,文化、政治、经济及社会等发展皆受到西方思想、制度等影响,两岸关系发展中台湾扮演着中国与西方各国间的沟通桥梁,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下台湾将成为中国与西方各国间最佳的沟通交互点、利益平衡点。东南亚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份,东南亚各国受西方思想及制度影响颇深,在政治体制、法律架构、贸易规则等皆在西方列强殖民时代建立的,其所形成的“互信”关系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是中国一带一路联动东南亚各国的最佳对接窗口、利益接口。

    高雄场论坛与谈环节,依序国立屏东大学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李铭义博士、高雄市议会议员黄柏霖博士、中华民国空军官校副教授吴建忠博士、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特聘研究员王超博士、高雄市立空中大学副教授胡以祥博士等学者由各自专业角度出发就相关议题进行深入剖析及意见交流。

    李铭义表示,目前台湾在一带一路中没有角色,但台湾可充当协助角色「脱美入中」,且表示台湾没有办法参与开发南海原油,与中国的政策难以相向而行。本次论坛是台湾首次举办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论坛,在此针对台湾参与一带一路提出以下五点建议,一是推动台积电等国家型产业的参与支持;二是推动岛内台商参与一带一路基建;三是推动东南亚等国家台商参与;四是着重推动在交通、能源等方面有专长的台商参与;五是在中国新疆有投资水资源的台商参与。在推动台湾参与的过程中逐步改善两岸关系,而澳门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有明显的中介交流平台角色。

    黄柏霖指出,两岸关系经历了不少的起伏变化,二十年前台湾与中国交流往来频繁,然自2022年后局势突变下关系难以正常维系、渠道欠缺,台商在中国的大量投资兴业受到巨大的影响。在此,台湾具备与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交流往来天时地利之便,是中国与西方等国家建立联系、建构桥梁的最佳中介平台,期望两岸间多有交流往来、多善意互益。

    吴建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距今已11年,台湾各界仍保持着冷眼旁观的视角,与岛内的政治环境、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台湾学界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讨论并不多,相关的博硕士论文及期刊总数很少,难以形成研究及社会热议的氛围。国际上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推动过程中的负面舆论,亦阻碍了岛内推动学术研究、经济参与的讨论。

    王超指出,台湾在政治体制、法律架构、贸易规则等等,都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与东南亚各国之间有着相同的历史发展及政治影响背景。台湾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在“互信”与“包容”上有着天然的共性。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上,同样聚焦与东南亚的经贸往来上,两地能否形成合作节点、共识平衡点,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同时,王超提出“跨境信任传递”的研究课题思路,跨境信任传递是一带一路建设下,国际贸易过程中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建立的重要成败因素。针对国际贸易的交易、结算及物流数据的传递方式,通过“公平”国际贸易规则的建立,形成符合各国人民利益交互的“信任”传递发展需求。

    胡以祥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辐射范围是全世界,重点在于如何让全世界与中国建立密切的往来关系。纵观历史上大国的崛起,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高光时刻,美国如今正处高光时刻,未来可能如同曾经的罗马帝国,在极盛后走向衰落。而中国作为一个曾经遭受过侵略的国家,中国的崛起不应该以欺负别国为代价,应当走和平发展的路线。胡以祥在技术和算力的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应当发展电力的观点,电力不仅与算力具有联动性,电力与其他能源也具有联动性,电力是国力的象征。同时,发展电力还能满足目前国际上对ESG的要求。

    高雄场论坛的出席嘉宾还包括刘清平博士、曹伟华总裁等,论坛交流中各学者专家就中国一带一路对台湾的对外经贸发展影响皆表示认同,但对于台湾是否参与其中发展?扮演如何经贸角色?如何确保地缘政治平衡?等问题上学者们分别提出了不同的专业建议、不同的角度观点,并进行了充份的意见互动及讨论。

    台北场论坛与谈环节,依序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副教授林威志博士、两岸政策协会秘书长、中国一带一路研究学会秘书长、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萧督圜博士、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特聘研究员王超博士等学者由各自专业角度出发就相关议题进行深入剖析及意见交流。

    林威志认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战略,在提出初期中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展开建设,这引发了外界激烈的讨论:一带一路是否是中国借开展基建合作为名,向参与国家输出过剩产能的途径。在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优先选项,中国一带一路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小而美民生发展路向。林威志表示,现阶段台湾与中国的发展路线不径相同,一带一路需要具备更具体及稳定的落地成效,才可能有探讨交流合作的可能性。

    萧督圜提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随着时光飞逝一带一路转向“小而美”项目的发展方向,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没有足够资金支持耗资巨大的基建项目。萧督圜曾在东南亚各国调研,有超过半数国家民意普遍认为中国目前的影响力已经超越美国,但这种影响能否持续仍取决于中国后续对这些国家的投资,然而岛内台商、海外台商对于一带一路持续的大型基建投资无法找到切入点。目前,发展两岸跨境电商合作或许能够成为一个契机,不仅能让更多台商参与一带一路,而且两岸合作也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王超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是重新定义国与国合作发展的一种战略、一种思维,是回归及尊重合作国间土地、人民、智慧、劳动的资源本质,作为对外国际交互的基本,把金融的中间侵略属性、掠夺内涵降到最低点,把金融变成真正的中间交互媒介、润滑剂、记账工具。实务上,现今社会上的跨境资金流动,其交易及贸易真实性是令人堪忧的,当资本炒作的利益高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价值时,经济就只留存下了泡沫,而随之而来的是无止境的收割。建立“互信”是一带一路的发展基础,而“公平”的核心体现在于利益分配上,台湾与中国同气连枝,与东盟各国具共同思考及利益背景,且台湾已在东盟各国广泛设立产业接口,是中国一带一路面向东盟各国发展的重要利益平衡节点。

    台北场论坛的出席嘉宾还包括杨伯尧博士、曹伟华总裁等,在提问环节与会者们还就:两岸商贸往来具有高风险和不确定性与台湾政治态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交换意见。

    在两场论坛中,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客座教授王坚发表了题为“技术和算力变革、国际商品变动,对‘两岸四地’社会发展及‘一带一路’的影响分析”的论坛主题报告。王坚表示,技术和算力的变革推动了时代进步,“两岸四地”国际商品的交互和变动对社会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挑战。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研究国际商品的变动并深入剖析,有助于未来的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通过技术和算力的变革,推动了国际商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新发展,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国家积极响应。

    王坚强调,台湾在这新兴的世界经济增量市场中,应积极定位和发挥作用,联合发展可能是多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另一种选择。目前,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已基本涵盖粮食、化石燃料、矿物燃料以及高科技产品等主要国际商品的供给。然而,随着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国际商品供给侧的改革及新的价值传递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与一带一路国际商品交互情况显示,中国主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新老三样商品、基建技术服务等,而发展中国家则向大陆供应粮食及农产品、化石燃料、矿物燃料等资源。而台湾向中国大陆输出的则是高科技产品和半导体等技术密集型产品。

    王坚指出,在探讨“两岸”融合的国际商品产业链时,应当考虑哪些国际商品能够成为连接两岸的桥梁。该商品需同时具备“使用”和“价值”两个属性。以台湾的半导体产品为例,它们不仅具有高科技含量,同时也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可视为国际商品中的硬通货。然而,高科技产品的门槛较高,其影响范围相对有限。相比之下,传统国际商品如粮食、化石燃料、矿物燃料等虽同样具备“使用”和“价值”属性,但其在物流和资金流方面面临着诸多限制。物流受限于国际航线、安全风险和贸易壁垒等因素,而资金流则受制于美元体系的管辖和金融标准的制约。然而,这些传统商品门槛相对较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广泛而深远,尚须解决的是物流和资金流的问题。从这一视角出发,原油或许是一个适合两岸融合的国际商品。为突破物流问题,我们可将目光从中东转向中国南海。南海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丰富,国际争端虽多,但从台湾到海南一带,潜藏的原油资源亦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技术与资金方面,两岸均具备参与条件,且两岸市场需求广大。原油作为两岸融合共建的国际商品,不仅能够突破国际商品物流和资金流的限制,还能重塑亚洲原油交割方式,让更多的人民参与到这个国际商品的产业链中,对社会经济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两岸通过原油这个国际商品来进行的融合,是突破地缘政治磨擦的窗口,是具备两岸融合“共性”的国际商品。

    此次论坛上,王坚教授的专题演讲得到了台湾各界的重视与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对台湾对外发展的经济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此关键时刻,台湾应积极应对,寻求适应政策。本次论坛为台湾各界建立了面向中国一带一路课题的交流平台,通过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台湾对外经贸发展的前瞻性课题研究。论坛吸引了高雄师范大学和台北海洋科技大学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和交流。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将继续支持和推动专家学者参与“一带一路”课题在两岸融合的交流互益,此次王坚教授的论坛主题报告已达到预期的学术交流效果和社会融合效益。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HUBRRI

    海南大学 “一带一路”研究院在光明日报社和南京大学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领域全国最新专项排名中,媒体影响力名列全国第一,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第五。

    海南大学 “一带一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等机构一起,于2019年底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并于2022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获评为A等级智库。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并成为海南大学及海南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荣登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的高校智库。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还作为中国华南地区唯一高校代表,入选“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包括欧盟-亚洲中心、法国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所、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以及中国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院等56家中外机构。

    微信|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微博|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潮鸣号|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澎湃号|海大一带一路研究院

    今日头条|海大研究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