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分享 | 喜欢大山的人

2024-04-27 07:39 

我第三次来到了神仙居。

从嵊州开车到达神仙居后,稍事休息,就迫不及待地进入景区,呵,神仙居,我又来了。

第一次去神仙居是55年前的1969年秋天,当时我刚从东海舰队新闻研讨班回到自己所在的部队,在航四师新闻报道组实习,有机会随同新华社海军分社的老记者到了神仙居。

当时是来去匆匆,步行上地山,气喘吁吁地上去,汗流浃背地下来,根本没有什么索道,累得真够呛。记忆中景区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没什么像样的宾馆,游客也不多,差不多是自由行。

不过感觉倒是很兴奋,很刺激,很快活。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雄奇瑰丽的景色,仿佛走进了开天辟地的世界。那绵延不绝的高山峡谷,硕大无比刀削斧砍一般平整的石壁,还有顶天立地的巨型石柱,响声如雷的流泉飞瀑,很相信这一定是神仙居住过的地方,要不就是上天遗留在人间的仙境。

第二次是六、七年前吧,我陪同朋友来的。这时已有上山的索道了,仗着我们腿脚还利索,从北门步行上山,花了整整两个小时,尽管体力还行,也确实够累的。下山从北海坐的索道下来,仅仅几分钟就到了山下。

当时住在紧挨景区的条件相当不错的宾馆“仙居映像大酒店”,也就是现在下榻的“神仙居君澜度假酒店”,价格比现在低些,酒店的菜肴很好吃。

虽然是旧地重游,当我看到那些重重叠叠的山峰,莽莽苍苍的丛林,深不见底的幽谷,绝壁环抱的深坑,还是很震撼,感觉站在它们面前人类显得十分渺小,感慨大自然的无穷威力,脑中跳跃出“力拔山兮气盖世”豪迈诗句。

这第三趟来神仙居,明显感到整个景区变化非常大,无论是接待条件,还是山上设施,都明显提高和显著改善了,提升了不是一个等级。

我们所住的“君澜度假酒店”就是先前住过的那家仙居映像大酒店。它几乎位于景区群山的环抱之中,酒店的大门正对着景区的大门,我所住房间的阳台上就能望见雄伟奇峻的山峰,这也是我选择这家酒店的主要原因。比起以前,酒店已经明显扩建了。

这次我们从南天门景区坐北海索道上山,沿着崇山峻岭间修建的栈道和天桥,在山上转了一大圈,再从南天索道下山。虽然减少了上下山的难度,但沿着随山势起伏弯弯曲曲的栈道行走,沿途爬上坡度很陡的天梯和石阶,登临“天姥楼”“问天阁”“太极台”“问天台”一系列景点,也不是那么轻松的,花了整整三个小时。

景区工作人员说,现在整个南天门景区的主要山头,都由栈道和飞桥相连贯通了。北天门景区的天桥和栈道还在继续扩建。

走在这些巨龙一般盘旋在悬崖峭壁上的高空索道,跨过一座又一座飞架在深不可测的山涧峡谷上彩虹一般的天桥,情不自禁地想起“天工开物”四个字,感叹当代工人的鬼斧神工,由衷感谢旅游设施的改造和提高。

虽然这次还是旧地再游,依然兴致很浓。又逢天气晴朗,景物十分清晰,当车子慢慢接近景区,迎面望见那些高大险峻的山脉,顿感是那样的亲切和熟悉,心跳怦怦然,觉得有股浩荡的东风迎面而来,有股强大的力量把你向上托举,及至你投入它的环抱,感到整个身心得到净化。

第二天,雨后天阴,我又坐了缆车上山,有幸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茫茫云海,那高高低低的山头若隐若现,仿若海浪中起伏的神秘仙岛。第三天雨后天晴,我徒步进入了景区 ,巍然挺拔的山峰经受一夜雨水冲洗,格外清晰青翠,我与群山面面相觑,真是“相看两不厌”。第四天大雾弥漫,厚厚的浓雾纱帐一般隐藏了一切,我依然饶有兴致地坚持上山,走在山道上,听得到语声,却不见人踪影。突然,云开雾散,绮丽的山峰探出头来,仅仅眨眼间,又混沌一片。第五天我又进入了神仙居。一夜春雨,清晨停息,漫山遍野碧绿苍翠,各种山花盛开其间,马银花,油桐花,金樱子,含水怒放,悬崖上的杜鹃格外艳丽,大红,粉红,鹅黄,可爱极了。“人间芳菲四月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唐诗油然升起…

我在神仙居整整住了一周,五次进山,三次登顶,不知疲倦地从不同角度观赏山景,眺望,仰视,俯瞰,凝视,几乎走完了已经开辟的所有景点。

我喜欢大山,崇拜大山,敬仰大山。

那在开天辟地中诞生地老天荒依然巍然屹立的山峰,那些顽强地在岩石缝隙间艰难生长的野草,那任凭风霜雨雪倔强地屹立山顶的松树,那终年不知疲倦地奔淌的山溪和飞溅的瀑布,还有那在悬崖峭壁上自豪地开着艳丽花朵向你含笑招手的杜鹃,都在展示出惊人的生命力,大自然孕育和充满了无尽的勃勃生机,催你思考,给你激励,给你增添强大的前进动力。这就是我一再喜欢神仙居的缘由。

作者简介

沈吉庆,《新民晚报》记者,曾在《文汇报》供职。数十年间,行走天下,笔耕不辍,足迹遍及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涉足亚、非、欧三大洲许多国家,著有《国土与国风》、《丝路三千里》、《华东见闻录》等书,用世界的眼光观察中国。

— THE END —

图文:沈吉庆

编辑:春和景明

审核:顾一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