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愿世间再无“吴谢宇”

    2024-02-01 12:23 北京

    2024年1月31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弑母案罪犯吴谢宇执行死刑。该信息一经公布,随即引发热议,冲上热搜。

    自吴谢宇弑母案传出之日起,就传来了许多关于吴谢宇的声音。或出离愤怒,将其形容为心理变态、灭绝人性的恶魔;或感叹,以其才华、学识,本可有一片锦绣未来;或怜悯,“感觉他很孤单” ……

    该案有两个显著特点特别引人关注。第一个特点是,“其主观恶性深,且毫无悔罪诚意,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罪行极其严重,严重违背人伦道德”。另一特点是,其求生欲格外强烈,反复采取“写亲笔信”、表态“愿给母亲家属两套房”、申请精神鉴定等方式求生。

    吴谢宇曾在信中声称“不甘心这辈子就以这么个可恶可恨可悲可耻可鄙的罪人收场”,表示“真的好想能活下去”。

    求生是本能,毕竟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事实上,法律充分保障了吴谢宇的辩护权以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权利。实体公正是一种结果正义,而程序公正则为实体公正提供良好保障。

    常言道,血浓于水,可从司法实务来看,杀害亲人的恶性案件并不鲜见,这是为何?对于吴谢宇弑母案这种典型案例,要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追根溯源,以便对症下药,减少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两句话彰显了家庭以及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此外,社会、遗传等因素,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长。

    如今吴谢宇弑母案已经尘埃落定,如何避免类似惨剧再次发生,是我们整个社会必须认真思考的命题。吴谢宇曾经来过,吴谢宇已经离去,愿世间没有“吴谢宇”,愿世间再无“吴谢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