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乐清全力打造“弱有众扶”共富样本

    2023-09-08 03:02 浙江丽水

    9月7日至8日,全省“弱有众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乐清召开。“弱有众扶”工作是全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之一,今年,乐清全面实施推进“弱有众扶”工作,助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全力构建“弱有众扶”综合救助格局,实现全民参与、多渠道、全方位、清单式的精准关爱帮扶,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乐清市助联体:

    定制精准帮扶“需求清单”


    低保救助、水电减免、“曙光青少年夏令营”……满满一页纸上,林女士得到的帮扶事项达19项,涉及10个救助部门。“光靠我自己去跑去问,是不可能完成的。多亏了助联体的帮扶机制,让我能够享受到各项救助,大大减轻了生活负担。”林女士感慨道。

    林女士是清江人,前些年不幸得了尿毒症,高额的医疗费用和三个孩子的抚养费用让家庭不堪重负。一次,林女士在医院就诊返家的路上,经过乐清市助联体,便进入咨询政策。工作人员通过研判,为其匹配十多项救助政策。不仅如此,在得知林女士三个孩子暑期在家照料难的困境后,工作人员又安排三个孩子免费参加在助联体开展的“曙光青少年夏令营”。"助联体给我们送来全面的救助政策服务,还设身处地为我们提供最需要的服务,真的太贴心了。”林女士赞道。

    助联千万家,浙爱暖人心。“助联体”是集救助帮扶力量汇聚、资源统筹、队伍培育、场景体验、窗口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化运营平台。2021年,乐清率全省之先探索“助联体”建设,推出基本保障、产业帮扶、安居暖巢、学子成长、就业启航、携手助残、阳光助医、生活惠利等八大行动,联动23个部门单位,撬动154家社会组织,为困难群众精准递送“兜底保障+个性化需求”的救助帮扶服务,助力在乐清全域范围实现“弱有众扶”。

    在乐清市助联体,宽敞的大厅内,简洁的服务台前,专业社工可以为群众提供1对1专业化服务,帮助群众“找政策、找项目、找受理单位”,快速量身定制“一户一策”的帮扶方案。一旁的群众服务区内,设有综合服务一体机、就业岗位推荐一体机等,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寻找适合的就业岗位。在一整面墙的作品展示区,摆放着石斛盆景、剪纸、黄杨木雕等特色作品,这些都是低收入群体参加助联体活动后留下的义卖产品。

    在二楼的公益慈善基地,“助联体”公益直播间为困难农户提供农产品推荐、销售义卖服务。“银龄互助室”“童梦空间”“技能培训区”“暖心助残区”等10个活动室,9家常驻社会组织和9个轮驻“七优享”相关部门,为群众提供丰富的个性化服务内容。

    工作人员介绍,结合线下救助对象自我申报、第三方入户、社区走访、邻里反映等情况,乐清市助联体还创新推出了关爱困难群众的“家境改造”“珍珠计划”“四点半课堂”等16个帮扶项目,解决困难群众的共性问题。此外,为满足个性需求,“助联体”还制定了《共富议事协商机制》,积极链接社会资源,迄今已经召开了174次个案协调会,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目前,乐清市已建成市助联体1个、镇(街道)助联体服务站25个、村(社区)助联体服务点514个,“助联体”建设覆盖率100%。借助“助联体”平台,乐清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53亿元,为1.45万人增办4.67万件救助政策事项,撬动社会帮扶资金1.17亿元,服务惠及达12.8万人次,“智慧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等工作模式,获评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柳市镇助联体服务站:

    绘就“弱有众扶”民生底色

    “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们减轻了生活负担!”不久前,在柳市镇“助联体”社工的帮助下,大学刚毕业的小高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小高家是低保家庭,家中50多岁的父亲属多重二级残疾,母亲智残四级,还有一个兄弟。

    乐清市“童心同行”留守儿童夏令营举办集体生日,给孩子发礼物。剑星 摄

    毕业之后,小高一时找不到工作,了解小高的情况后,社工主动对接企业资源,解决其家庭没有收入的燃眉之急。另外,社工链接社会资源为其点亮“微心愿”,在家境改造同时对其兄弟进行助学帮扶,全方位开展综合帮扶。

    据悉,柳市镇户籍人口22.8万人,常住人口33万人,现有低收入家庭987户,户内共1605人。如何让这一类群体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政府的兜底保障工作,还需要专业社工的精准帮扶,以及广大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强力助推。

    2021年4月1日,柳市镇将“社会工作站”“儿童之家”“爱心驿站”等社会组织整合于一体,融合共建“助联体”,由乐清市和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运营,以“党群手拉手,服务心连心”为服务宗旨,汇集帮扶资源为柳市镇困难群体提供各类服务,助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

    “现在的‘助联体’,不仅扩展了服务对象,在服务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基础上,我们还向老、幼、病、残、弱等重点群体发展,把流动人口纳入服务对象。同时也扩大了覆盖范围,服务帮扶也向周边的经济薄弱乡镇溢出,输送了大量的资金,实现了资源的互通共享。”柳市镇助联体服务站负责人陈晓燕介绍,在“1265”建设运行模式下,柳市“助联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情暖夕阳、童心同行、善居工程项目等。

    今年,柳市镇首家村级慈善基金会在苏吕村成立。近年来,苏吕村成功建成苏吕小微园,大力更新基础设施,村集体经济跃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村乡贤的组织下,该村以党建统领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募集到位资金200万元。

    “柳市镇的企业特别多、特别活跃,为了将经济优势转化为慈善资源,我们创新了两大模式联动资源。”陈晓燕说,通过“领头企业+商会组织”“公益组织+村社集体”两大联动模式激发更多民营企业家,并利用领头企业带动各类商会组织,达成公益战略合作联盟,激发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与村社集体进行联动,助力全镇共同富裕。目前,柳市已接受爱心基金认捐约1亿元,其中由助联体服务站募集到的爱心款项及物资1000余万元,村级基金筹集了200多万元善款。

    截至目前,柳市镇“助联体”完成新申请对象入户调查121户,对在册对象入户复核共计1956户,走访慰问9445人次,公益活动帮扶1581人次,探访关爱6264人次。未来,柳市镇“助联体”还将继续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核心,通过“全面兜底基础”“积蓄共富资源”“精准个案帮扶”等措施,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果,帮助困难群众走好“共富路”,提升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乐成街道残疾人之家:

    让共富路上不落一人

    装配电子元件、采摘石斛鲜条、烘焙美味糕点、清洗私家轿车、学习园艺茶艺、接受情绪疏导……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乐成街道残疾人之家,只见工疗车间、石斛苑、烘焙房、洗车服务区、花卉茶艺区、康复训练室等11个区域井然有序,40多名残疾人各有安顿、各有所忙,在这里通过接受服务和参与劳动找到融入社会的自尊与自信。

    残疾人群体在装搭电子元件。乐成街道残疾人之家供图

    残疾人是主要弱势群体之一,乐清市“助联体”聚焦全市“1168”工程中的“携手助残”行动,积极链接助残资源,切实开展“弱有众扶”工作。2018年10月,依托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场地和师资,乐成街道残疾人之家正式成立,成为集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工疗作业、农疗作业、文体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日托机构。

    在工疗车间,十几名“工友”围坐桌前,细小的零件在他们手里灵活地被翻转、扭动、嵌入,快速组装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子元件……“目前,共有24名残疾人与爱心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成为‘上班族’,享受职工‘五险’和每月2070元基本工资,另有金额不等的绩效,人均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乐清市残联副理事长(兼职)、乐清特校校长叶圣海介绍,工疗车间是温州市首家“共富车间”,于2021年9月挂牌运行,由政府、爱心企业、乐清特校和乐成街道残疾人之家四方合作创建。残疾人朋友都非常珍惜这样的工作机会,每天准时上班,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获得他人与社会的认可。

    洗车服务区也是乐成街道残疾人之家的一个特色区域,残疾人通过培训,为市民提供价廉质优的洗车服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残疾人朋友洗车特别细致,他们能有一技之长,真替他们高兴。”正在体验洗车服务的郑女士说。

    据悉,通过技能培训,现有3名残疾人在“金城汽修”实现就业,专门负责洗车,每月收入约2600元。

    眼下,石斛苑内300多棵树木上培育生长的石斛鲜条正迎来采摘期,多名残疾人朋友身系竹篓、手持剪刀进行采摘。这处“石斛森林”正是乐成街道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供的农疗作业场所,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平时,有8名残疾人在石斛苑参加浇水、采摘养护,市农业农村局和石斛龙头企业的专家定期前来指导。石斛苑培育的两年生铁皮石斛鲜条广受市民欢迎,每年收入约7万元,均用于支持孤独症患者和困难家庭的帮扶。参与劳作的残疾人按照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获得薪资,每人年增收2000-3000元。

    叶圣海介绍,乐成街道残疾人之家成为了全市中重度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迄今共有18名残疾人通过就业孵化,被成功推荐到洗车行、工业企业、律师事务所、学校等处入职。此外,这里设有咨询服务区、文创展示区、“微心愿”主题墙等区域,并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给残疾人一个温暖的港湾。

    今年,乐清争取到了省残联、省财政厅下拨的省级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专项激励资金1000万元,将利用这笔资金对乐成街道残疾人之家迭代升级,构建宽松休闲的多功能“一站式”服务就业平台,高水平推进中重度残疾人就业创业,打造出残疾人共建共享共富的乐清模式。

    “康乐黄华·共富工坊”:

    托起家门口的“就业梦”

    “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既方便又有收入,真是太好了!”9月6日上午,在柳市镇黄华关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康乐黄华·共富工坊”,40多岁的低保户陈强(化名)忙着组装电子配件,笑着说。


    陈强因身体原因一直没有成家就业,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今年6月,陈强在“康乐黄华·共富工坊”正式上岗。现场,几张长桌一字排列,和陈强一样,20多名有着就业困难的村民专注于拧触头螺丝。

    据悉,黄华关村户籍人口2651人,常住3100人,其中特困1人、低保6人、低边4人、残疾人32人;老年人530人,独居、空巢、留守老人226人,占42.6%。“这些年来,黄华关村一直在积极探索全民共富的新路子,在村镇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弱势群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黄华关村“一肩挑”干部林式林说。

    时间回到2022年,黄华关村村两委在对村里的低保、低边户以及老年人进行需求调查时发现,部分妇女和老人呆在家里不愿出门,拿点厂里的小配件独自在家装配,还有其他低收入群体也主动提出,他们闲着无聊也想拿点配件来组装,既能消磨时间,也可以增加收入,但苦于没有配件来源。

    "许多村民有一技之长,也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美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所以必须鼓励他们走出家门,真正体现老有所为。”林式林说,因此,大家一起商量怎么解决助力闲置劳动力在家里组装配件的事情。在市镇的支持下,由乐清市汇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提供产品资源,“康乐黄华·共富工坊”应运而生。

    目前,“康乐黄华·共富工坊”已向村民提供20多个岗位,场地设置在全龄幸福集中服务区一楼,并制定规章制度,既避免了村民在家里组装带来的安全隐患,又提供了一个好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邻里关系,村民在这里能边聊天边赚钱,每人平均每月增收800元。

    据介绍,生产组装的时间是弹性的,从早上8点半开始到9点半,村民们可以到三楼享受按摩、唱唱歌。“反正东西是记件算的,我要休息就休息,大家一般是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来工作一会儿,中午就近和孩子到幸福食堂吃饭,这样的日子真的很开心。”老人仇文华说。

    如今,希望来工坊上班的人数不断增加,村里优先考虑低收入群体和残疾人等群体,并且给他们450元保底。此外,村里已经计划另打造1000平方米的标准工坊,满足村内与周边村的需求。

    近年来,黄华关村投资了215万元,将原来的老年人协会活动场所改造成总面积3334平方米的“1+3+10”集中服务区,其中“1”是指“全龄幸福的集中服务区”,“3”是指统筹为老服务中心、共富工坊、幼儿园三大阵地,“10”是指幸福食堂、老年学堂、练歌房、健身康复训练室等10个功能室,致力于服务所有村民。

    林式林说,村社服务要从村民需求出发,围绕“人的幸福一天”,打造一幅“孩子有地方上课看书,自己可以安心到工坊赚零钱,中午晚上可以和孩子一起到食堂吃饭,其余时间还能享受健身、唱歌、按摩等休闲娱乐”的幸福图景。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蔡甜甜 林伊格 郑望喜 

    通讯员:金星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潮鸣号作者在潮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代表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潮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