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犹如播撒在瑞安的种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盆景到风景。近年来,瑞安文化礼堂坚持“高标准、常态化、多投入、优产出”的建设格局,打造“一村一品、一堂一色”,打造美丽城镇文化新地标。
马屿镇高岙村文化礼堂以越剧为文化切口,使得高岙“越韵”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马屿镇儒阳村文化礼堂里有蓝夹缬展示馆。温州蓝夹缬,据史料记载已有150年历史。该展示馆向人们讲述着蓝夹缬的制作技艺和传承故事,让它成为人们的共同记忆。
高楼镇大京村文化礼堂有一个专门展示当地糟烧文化的特色馆,2011年12月,高楼糟烧被列入第三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麂乡海利村文化礼堂有一个专门的鱼拓廉政馆。鱼拓技艺起源于宋代,类似于碑拓,是指将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在纸上或布上的一门艺术。渔民们在鱼拓上题以诗词或短句,以此来表达美好淳朴的祈愿。在鱼拓廉政馆,则以鱼喻廉,使鱼文化和廉政教育完美结合,成为独具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
林川镇溪坦村文化礼堂展示着悠久的民间艺术瓶中船,它有着严格的比例尺寸,步骤讲究,做工精细,包含着手艺人的智慧,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物。
平阳坑镇东源村文化礼堂则有一个专门的木活字展示馆,向人们讲述东源木活字印刷术800多年的历史与传承。2010年,木活字印刷技术作为中国活字印刷术现存的唯一载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曹村镇依托东岙村文化礼堂的辐射空间,打造集文化展示、制作体验、直播带货、文明实践等场景于一体的进士索面主题文化馆,以“进士索面”拉长村民致富“产业链”。
曹村镇曹东村花灯文化礼堂传承着起源于南宋、由绣花针刺的花纹纸片粘贴而成的无骨花灯,其制作全凭手工,需要经过绘图、剪纸、凿花等十余道工序。该项目于2009年5月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阳街道西垟村文化礼堂内有浙江省唯一一个文化礼堂结合甲骨文元素的甲骨文艺术馆,里面各种形式的文创作品,也是对甲骨文文化的一种创新传播方式。
在G20杭州峰会上,国家领导人身后的一幅竹丝镶嵌屏风曾引人关注。竹丝镶嵌,是民间生活智慧孕育出来的精致工艺,而在塘下镇前北村文化礼堂中就展出了竹丝镶嵌作品。
温州城乡风貌
温州市美丽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