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石城山 从山脚爬到山顶,一个多小时下来已是浑身汗透。再想攀爬北面那没有围栏的山顶,我因恐高终是不敢前行,只得坐下。杂木丛遮挡了脚下峭崖的视线,心绪才渐渐安稳。 环顾四周,眺望远方。群山绵延,仿佛与天际相接;天空中有几片闲云,凝滞不动,在阳光照射下白得耀眼,如新洗般清新亮丽。脚下,山的上半身光秃嶙峋,几条山脊似龙骨盘踞于此,峭壁上零星点缀着几簇杂树。我不敢俯视山下,心中惴惴。远处,东面白茫茫的天幕下,城市高楼拔地而起,直指苍穹;西面,山脚的田野间散落着几处村落,其中一片规模颇大,宛如城镇。村庄南北两侧边缘,分别有高速公路与高铁穿行而过,蜿蜒伸向远山。 此地名为石城山,亦称白云山,我觉二者皆宜。山在永康市境内,山下便是南都禅寺。进山的小路由石块铺就,宽约一米,似古道又不尽然,或许是今人所筑,石面并无经年踩踏的光泽。 这里还有历史典故相传。古时一位将军避难藏身于此,受村民恩惠,意欲报偿。此地因交通闭塞而民生凋敝,将军便开凿了一条通往温州的捷径。此路既便捷又安全,地方经济遂得复苏。山中矗立一岩,高逾二十米,形貌酷似将军,后人为纪念他,称之为将军岩。 入得山中,下半山的杉、松及各类杂木,与别处山林无异。如今放眼望去,处处林木葱茏。 早年,山上遍布“狼衣”。此物非柴非草:论其硬,身量矮小难称坚硬;论其软,那圆细的茎秆又带几分硬脆,一折即断,断裂处尖硬,易扎破皮肤,亦不堪作猪栏草垫。晒干后,一簇塞进灶膛,瞬间化作烈焰,极不耐烧,须得专人守着添柴。儿时日日上山砍柴,难得见像样柴禾,多是割些“狼衣”回家。如今村人不用柴灶,“狼衣”已被蔓延的杂木排挤殆尽。我每回爬山游玩,总留意寻觅“狼衣”踪影,却近乎绝迹。然今日路边杂林间竟现出一丛,顿觉新奇,恍如回到童年时光,倍感亲切。 行至半山腰,左边忽现一石洞。洞深五六米,高七八米,内塑八尊神佛,肃穆威严,雨水难侵。佛前有五六级石阶,阶前辟出十几平米平地,以花岗岩砌筑,设有围栏。旁侧一壁立崖,高数十米,苔痕斑驳,崖顶时有水滴落下,恰好浸润青苔。崖边另塑两尊大佛,水滴时有时无,风过处,或飘来些许水珠。据闻此乃黄帝洞。在浙江永康人心目中,黄帝乃五金之祖,永康为五金之源。相传五千多年前,黄帝曾在石城山居住。彼时古埃及大酋长赠黄帝一狮,名曰谛听,后随黄帝征战而亡。 一日,黄帝为寻铜器来到永康一带,遍寻驻跸行宫未果。抬首忽见石城山形似谛听,其山岩远观宛如一只活灵活现的雄狮——鬃毛、额角、眼鼻、口吻乃至四肢躯干无不惟妙惟肖。黄帝洞恰位于狮首下颌与双腋之间,黄帝遂定此洞为行宫。 登上山顶,望见远处山脊似有小径,便问当地游客:“山那边可有路下山?”对方答道:“路是有,但有几 处需攀绳而下,非寻常人可行!” 望景遐思,深感黄帝择此宫实为明智:只需勇毅前行,便无后顾之忧。
晚潮

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去看看
潮友评论
杭州老金
2025-06-23 07:12浙江杭州
有山,有寺,有洞,真美矣👍👍👍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