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金牛座”导弹又不给了?争议背后,他才是最大赢家…… GermanReport消息,当地时间6月12日上午,德国国防部部长皮斯托留斯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进行政治访问。 会谈中,皮斯托留斯表示,对于此前承诺的追加19亿欧元军事援助,只要联邦议会批准,就会落实。根据计算,若该笔追加援助通过,德国今年对乌援助总额将达到约90亿欧元。然而在谈双方到乌克兰最关心的“金牛座”导弹问题时,皮斯托留斯的态度很坚决:不给! 这不是第一次谈及这枚导弹,更不会是最后一次。相比之下,新任总理默茨此前却多次表示“愿意提供”,甚至在电视采访中公开表态,只要与欧洲盟国达成一致,他将全力推动“金牛座”援乌。 可这场围绕“给不给”的拉锯战,真的仅仅一场关于军事援助的实质博弈吗? 问题的关键或许早就不在“金牛座”导弹本身,导弹给不给,重要的从来不是结果,而是“争议”本身。 对默茨而言,这场争论早在他担任在野党领袖时就已经开始。上台前,每一次关于“金牛座“的争论,都是一次给前执政联盟上眼药的机会。不仅树立起了自身形象,也可以持续输出“执政党优柔寡断“的舆论攻击点。而如今上台之后,高调援乌的态度更是可以通过这颗导弹,为自己巩固“有胆识、有大局观”的总理形象,而“金牛座”无疑成了最合适的道具。 而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的“唱反调”,看上去像是内部矛盾,却恰恰巩固了他本人一直以来“冷静、技术型、不被意识形态裹挟”的“稳健派”形象。看似被动反对,实则一个“冷静、不被意识形态裹挟”的“稳健派”形象跃然纸上。对于任何政客而言冲突本身就是一种曝光、立场构建与选民号召的重要方式。  对于北约的老大而言,德国到底给不给导弹无所谓。假如德国真给了,那正好填上了美方削减援乌计划后的资金和装备缺口,华盛顿“合理退场”,欧洲的北约盟友继续背锅;而如果德国不肯给,乌克兰依旧只能转头继续依赖美国,美方影响力不降反升,而来回拉扯的德国人也会被扣上一顶“软弱”的帽子,在西方联盟中的声望持续下降。两头都是赢,怎样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好买卖。顺带还能给北约体系添把火,促使德国继续“军事绑定”。 此外,虽然“金牛座”导弹表面上是德国和瑞典联合研发,背后却牵扯着整个欧洲军工复合体:欧洲导弹集团(MBDA)、萨博博福斯动力、法国空客、防务巨头贝宜系统(BAE Systems)以及意大利列奥纳多。每一次“金牛座”被提及,都是对他们库存、补产、升级的一次免费宣传。换个角度,军火商们或许才是那个真正的,无论风吹下雨都在埋头数钱的大赢家。  对于目前正处于“重新武装”阶段的德国国防军来说,这场关于“金牛座”的争议,不仅是舆论对安全焦虑、援乌道义、北约压力、内部分歧等矛盾的再一次造势,也是让联邦国防预算再上一个台阶的绝妙时机。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