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晚潮# #晚潮# 青山湖一日游 我和夫君兄弟姐妹各自坐上了不同线路的地铁,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青山湖。我们一行最后由五号线转十六号线,在十六号地铁青山站集合。我和老公赶上地铁站时原以为地铁一定很拥挤,真坐上了地铁,比想像中的要好,居然乘上地铁还有位子坐,没有人挤人现象,甚至比上班高峰期人还要少,感觉我们这次选择是对的了。   我们下了青山湖地铁站,发现行人很少,不由使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方向?节假日怎么会人这么少?后来发现人是不少的,景区面积大,人流分散了。我们一行沿着人行道走了十来分钟,一排圆形围墙上面一行“青山湖环湖绿道”白色大字进入了我们的眼幕,脚下人行栈道向远处延伸,我们的双脚真正走上了青山湖的栈道。   青山湖环湖绿道于2018年年底建成,它全长43公里,据说光工程造价就有十个亿,它是由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的设计师们设计出来的。青山湖是一个人工湖面积有十个西湖大,也难怪再多的人到了景区也不显得很拥挤。它可以与西湖相比美,青山湖给我的感觉是:整个湖面显得很开阔,如一面镜面飘荡在山水之间,给人一种美感,人站在栈道边如同站在镜面上行走,婉如仙境。青山湖上最值得一看的是水上森林,这些奇特的杉树如同在水中生长,这种奇观是西湖所没有的。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水上森林的水不多,据说每年四月是最佳观赏期,因为这个时候雨水最多,会给人一种翡翠镶嵌在碧水之中的感觉,能给人有一种在画中行走的美妙境界。   青山湖远离市区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幽静之处,它让人的灵魂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眼前的杉树挺拔,就像位士兵守护在青山湖边,它们无怨无悔地在这里守卫着。我们沿着栈道漫步在杉树两旁,好像进入了宫殿,士兵在两旁向你致注目礼,让人心醉不已,这是个天地相容,灵魂私奔的地方,心中油然生出一句“人生如水,雁过无痕。”觉得时光在倒流,仿佛自己回到了青春时代,我穿着军装背着背包穿行在杉树中,眼前的一切让我晃如回到了军营,在杉树中穿行,眼前水天一色、浩瀚无际的青山湖展现在我的面前。在碧水蓝天深处,我极目远望隐约看见一艘小船驰过,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一般。   不知不觉间,我们一行进入了单车文化主题公园,不少骑行者或成群、或单独背着行囊从我们眼前飞过,这里是骑行者的天堂,整齐曲折的道路让骑行者过了把瘾。电瓶车满载着游客从我们身边驰过,我们从上午出门后一直在行走,感觉有些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在建造的庙宇前我们停下了脚步小憩了一下,姐夫不知从那儿找来了一支长竹竿一分为二,递给我做拐杖,有了这根竹竿果然要轻松很多,我可以借助竹竿的力量,减轻体力付出。在我们人生路上,同样也需要借助外来的力量,让自己更好的前行,如同这根拐杖,上下坡需要它帮我稳定重心,减轻体力消耗。至少这段行程不会感到很吃力。   一个供游客休息的凉亭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一阵惊喜,已经十二点多了,真想找个地方休息吃中饭,增加点能量,肚子早就提抗议了,它在咕咕地叫了。我们一走进凉亭发现进退二难,有一群年青人正准备在这里搞同学会,连音响都摆好了,看我们这群老年人走了进来,就主动退出凉亭,把这里让给我们。我不由感慨现在社会风气慢慢在变好了,尊老爱幼,为老人让路让座比比皆是,这是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社会好风气的回归也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也让我们这群老人欣慰,又如回到60年代的社会风气。有了凉亭这个落脚点,我们摆开架势好好吃中饭是件惬意的事儿,我们各自拿出准备好的美食,我家拿出了"知味观"的素烧鹅、熏鱼、酱萝卜,大嫂拿出了热乎乎的八宝粥,大姐拿来了肉丝炒笋,小妹拿出了自己的高山小番薯,还有各自的水果零食,饱餐一顿后我们继续前行。很快我们闻到了一阵阵花香,原来我们己进入“八百里”景区,空气中醉人的花香流入我们的心田,不知不觉沉醉在其中,我不由放慢了脚步。突然一幢老式砖瓦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幢房子已经久远,城里现在是看不到这种房子了,觉得好奇我们停了下来,围着房子转了好几圈,拍摄了好几张照片作为留念,这种砖瓦房我年幼时住过,它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住上了楼房。砖瓦房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有种情结仍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走不多远“棲霞楼”呈现在我们面前,据说这个“棲霞楼”在南宋时期是个很繁华的地方,距现在已有八百年的历史,这幢城墙楼记录着八百年来的沧桑,虽然外墙破旧不堪,但它仍顽强挺立在这里,它告诉人们它曾为华夏文明作出了很多贡献,只要是华夏的儿女不要忘记前辈们为今天的繁荣所做出的努力。   青山湖一日游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等待春暖花开我们还会再来,弥补一下这次的遗憾,领略下水上森林奇特的景观,青山湖等着我们再来看你! 作者:胡华军著有散文集《心中的蓓蕾》、《追忆》。杭州市西湖区首届十佳优秀作者,现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会员、杭州市文学学会会员、杭州市西湖区作家协会会员。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