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晚潮# 我眼中的宋韵:金华幽思——李清照笔下的宋韵长卷 金华,这座宛如岁月长河中不朽诗章的古城,仿若一位深邃而缄默的智者,其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历史的车辙印,每一方砖瓦都氤氲着文化的馥郁芬芳。而李清照,这位在宋代词坛熠熠生辉、如皓月当空般的传奇女子,恰似一颗划破金华历史苍穹的瑰丽流星,短暂的停留却绽放出了足以铭刻千秋的绚烂华光。她于此地挥毫泼墨所成的诗作,宛如繁星点点坠落在尘世之间,进而被巧手编织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文化锦绣,永恒地散发着那独属于宋韵的迷人而深邃的魅力之光。 李清照于风雨如晦之际避乱至金华。彼时,南宋王朝在金兵那如狼似虎的凶悍铁蹄肆意践踏之下,早已是山河破碎,半壁江山沦陷于敌手,整个国家如同一叶在狂风暴雨中飘摇不定的孤舟,岌岌可危,朝不保夕。李清照一路辗转奔波,在那兵荒马乱的世道里,她历经了难以言表的颠沛流离之苦,身心俱被疲惫与哀伤所笼罩。然而,即便身处如此困境,她手中紧握的那支笔,却始终未曾有过丝毫的松懈与放下。在金华的这段难忘时光,宛如一座巍峨的里程碑,傲然矗立在她那波澜壮阔的创作生涯之途,而她在此期间所创作的诸多诗作,亦成为其内心深处情感世界与思想境界的最为真切且深刻的映照与呈现。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我心怀敬畏与憧憬,静静地伫立在八咏楼前,用极为轻柔的语调缓缓吟诵着李清照的这一传世经典之作。刹那间,我的思绪仿若挣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重重枷锁,悠悠然穿越了那漫长而浩渺的历史长河,眼前仿佛清晰地浮现出了那个茕茕孑立却又坚毅如磐的熟悉身影。李清照登上八咏楼,她那深邃而幽远的目光仿若能够穿越眼前这层层叠叠的山水屏障,径直望见了那早已是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万里锦绣山河。想她曾经亲身经历了青州故园被战火无情吞噬的惨状,眼睁睁地目睹了无数珍贵无比的文物古籍在纷飞的战火中被肆意焚毁、散失殆尽,而与她相知相伴、携手同行的丈夫赵明诚的突然离世,更是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刃,直直地刺进了她的心灵深处,令她痛彻心扉,几近绝望。然而,此时此刻,南宋朝廷却偏安于临安一隅,全然不顾国家的危亡与百姓的疾苦,每日只知贪图享乐,毫无一丝一毫的进取之心与复国之志。她孤身一人伫立在八咏楼的楼头,心中那如汹涌波涛般的悲愤与忧虑之情,恰似决堤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提起笔来,在那洁白的纸笺之上奋笔疾书,用饱蘸着热血与深情的笔触,写下了这满含着忧国忧民之思的千古名句。“江山留与后人愁”,此中的愁绪啊,既是她作为一个历经磨难的柔弱女子对自身坎坷命运的无尽哀叹与悲泣,更是她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与揪心之痛。她虽身为女儿身,却以那看似柔弱的身躯,勇敢地挑起了时代所赋予她的沉重担子,凭借着手中的诗词这一有力武器,向着这混沌的世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与疾呼。 沿着那悠悠婺江,我缓缓地踱步前行。江水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玉带,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悠悠流淌,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正用那低沉而沙哑的嗓音,轻声地诉说着往昔那如烟似梦的悠悠往事。此情此景,不禁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李清照的那首《武陵春·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在金华的漫长日子里,忧愁好似一团浓重的阴霾,时刻紧紧地包裹着她。国破家亡所带来的巨大阴影,如鬼魅一般,无时无刻不在如影随形地缠绕着她,让她对曾经充满热爱与憧憬的生活,彻底地失去了往昔的那分热忱与激情。双溪的春景,在旁人的眼中或许是一幅生机盎然、如诗如画的绝美画卷,然而在她的心中,却难以激起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愉悦之感。曾几何时,她与赵明诚相伴相依,共度的那些美好而温馨的时光,如今却如同那虚幻不实的梦幻泡影一般,早已破碎消逝,化为乌有,唯剩下无尽的孤独、哀伤与惆怅,深深地镌刻在她的心底。她满心渴望能够前往双溪,登上那轻盈的小舟,在碧波之上悠然泛舟,试图以此来排解心中那如乱麻般纠结缠绕的苦闷与忧愁。然而,那积压在她心头的沉重如山的愁绪,又岂是那区区小小的舴艋舟所能承载得起的呢?无奈之下,她唯有独自一人在溪边默默地落泪,让那苦涩的泪水与潺潺流淌的江水一同,发出那如泣如诉的哀鸣与悲泣之声。 金华的古街古巷,宛如一架架历史的悠悠琴弦,每一块历经岁月打磨的石板,都仿佛在低声地浅吟低唱着李清照曾经在此留下的轻盈足音。她在金华的这段岁月里,尽管生活充满了艰难困苦,仿若行走在荆棘丛中,每一步都伴随着疼痛与挣扎,但她却并未因此而与当地的文化氛围相互隔绝。相反,她犹如一颗播撒在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种子,积极地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养分相互交融、相互滋养。她或许曾经怀着一颗好奇与求知的心,踏入街边那一座座充满古韵的古宅之中,与当地的文人雅士们齐聚一堂。他们围坐在一起,或谈诗论词,或挥毫泼墨,或各抒己见,热烈地交流着对时政的独到见解与深刻感悟。李清照那渊博的才学与超凡的卓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众人之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禁为之钦佩赞赏,由衷折服。在这样一次次充满文化气息的聚会与交流之中,她如同一株久旱逢甘霖的花朵,尽情地汲取着金华这片土地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滋养,同时,她也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才情与感悟,如春风化雨般慷慨地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诗词,恰似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在金华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深深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当地文化脉络中一枝独特而明艳动人、令人瞩目的瑰丽花朵。 李清照在金华的时光里,亦曾将自己那细腻而深沉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寄情于山水之间。她漫步于山林之中,悠然地欣赏着春日里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的绚烂多姿,侧耳倾听着夏日里蝉鸣阵阵、悠扬婉转的悦耳乐章,举目观赏着秋日里红叶似火、斑斓如画的壮美景色,细细品味着冬日里寒梅傲雪、孤芳自赏的高洁风姿。这些大自然所赋予的绝美景致,皆被她以那如神来之笔般的才情,巧妙而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诗词创作之中。她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这句诗中,她以那柔弱而坚韧的黄花自喻,将自己在孤独寂寞中的思念之情与憔悴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她亦曾吟哦:“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从这简单而质朴的诗句里,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于日常平凡的生活景致之中,努力地寻得那片刻的宁静与心灵的慰藉。她在金华的生活,恰似一场磨难与诗意相互交织、悲苦与美好彼此碰撞的精彩绝伦的人生大戏。她用那如灵动精灵般的诗词,精心地记录下了每一个细微而珍贵的瞬间,每一种繁复而深沉的情感。无论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恋与追忆,对当下生活现状的沉痛悲叹与哀怨,还是对未来前途命运的迷茫怅惘与困惑,皆被她化作了笔下那一行行灵动优美、饱含深情的文字,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永恒地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当夕阳那如诗如画的余晖,轻柔而细腻地洒落在金华的大街小巷之时,我却依旧深深地沉浸在对李清照的悠悠追思与缅怀之中,难以自拔。她在金华的生平经历,宛如一部凄美而壮丽的传奇史诗,动人心弦,令人叹为观止;而她所留下的那一首首堪称经典的诗词佳作,则无疑是这场传奇之中最为动人心魄、优美动听的华丽乐章。这些诗词作品所蕴含的宋韵,绝非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文学风格或创作手法,其更是一种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文化精神象征。它代表着一种在历史的狂风暴雨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坚守自我本心、执着热爱生活、心怀家国天下的高尚情怀与伟大境界。正因有了李清照的驻足与留痕,金华这座古老的城市才得以增添了一抹独特而迷人、令人难以忘怀的文化亮色,使其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地闪耀出璀璨夺目的光辉。 徐益丰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