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潮乡村出发吧#
立即参与
别让短视频 一点一点吞噬我们的人生 前天跟孩子一起在外面用餐,是一个当地网红西餐厅,非常雅的地方,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坐在我们对面的桌子旁等餐,妈妈刷着短视频打发时间,孩子哭闹,妈妈把手机给孩子看,孩子马上老实了。 我意味深长地看了女儿一眼,她难为情地笑了笑。 我曾仔细地回想了一下,女儿是什么时候有手机瘾的? 孩子今年十二岁,是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之前,我一直看管得比较严格,她没有机会接触手机,(除了APP作业,我在旁边看着她做)她也是没有手机瘾的。四上的寒假里我回老家过年没有监管她的作业过程。四下开学的时候突然觉得她在平板上做课外英语培训班作业的时候明显时间变长了,也是偶然的一次机会发现她在刷百度小短剧。彼时我带着她在杭州看生长发育不久,离开前医生特地叮嘱,不要让孩子看成人化的短剧电视剧等,会让孩子提早发育。所以当我发现、惊恐制止的时候,她否认得及其愤怒,想以此掩盖“犯罪”事实,我把平板上她还没来得及彻底关掉的小短剧视频递到她眼前,她唯唯诺诺地不敢回应,我能感觉出她刷了有一段时间了,因为她那个神情似乎刚从某个“泥潭”中拔出来,眼神空洞茫然没有神采。 孩子到底在刷短视频小短剧的时候大脑发生了什么?我特地去网上搜了一些资料,才知道了一些答案: 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孩子会感到快乐。 短视频的内容大部分简单直白,易于孩子理解,还配有曲调明快、节奏动感的“洗脑神曲”;这样短平快的闪屏和信息轰炸,带来了持续的、高强度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刺激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让孩子沉浸其中,越刷越快乐。加之短视频平台本身的机制就是“回音室效应”,让人逐渐“上瘾”。 后来的“剧情”大家也能猜到了,一入短视频深似海,短视频的那种快节奏和冲击力谁能抵抗,就连一个小红书我删除了无数次她都以画画要参考别人作品之类的名义偷偷下载回来,因为小红书上也有很多短视频。后面又被我抓到两次偷刷,狠狠教训她后我干脆把IP改了,切断根源,她才无力反抗。幸运的是她的瘾还不够重,被我发现了并及时止损。 这个时候我想起我班一个孩子,她父亲说孩子有一天晚上借作业的名义玩平板刷视频刷到大半夜,他发现后拎起来打了一顿,并且把平板摔个稀碎。那还是个学业非常优秀的平时表现很乖的女孩子。所以当五六年级的个别家长因为不能监管提出用别的作业替代手机APP作业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有一定的理解力,正处于对新奇事物探知欲最强烈而判断力又比较模糊的时候。 短视频是靠流量赚钱的也是非常精明的,它擅于趁虚而入,习惯在我们感到疲惫而卸下防备时跳出来,以让人放松为幌子,悄悄叫人放松警惕,懈怠人生。许多人已经把短视频当作空闲时间唯一的兴趣所在,每天除了上班做正经事,其余时间就被框在那个小小的屏幕里,甚至在陪伴家人孩子的过程中,也不忘在一旁刷短视频。 我虽是80后但还算是一个能紧跟时代的人,所幸我不爱刷抖音不爱玩小红书。曾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刷百度小视频,有点空就会拿出来刷,大数据也是非常精明,根据“回音室效应”,按照你刷过的痕迹猜测你的兴趣直接推送你想看的内容,把诱人的“蛋糕”送到你嘴边看你吃不吃?有趣的内容越刷越多,“某音五分钟,人间2小时”。这也难怪小孩子只需看一眼,就能被牢牢吸引。 想到孩子也处于戒短视频瘾阶段,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怕她会见样学样,只有想办法跟她一起解决这个困扰,努力让自己从短视频中解放出来,当然也担心沉迷其中的我俩会渐渐失去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力和对生活的思考力。 如何解决?我曾观察过孩子,她突然被我硬性戒掉短视频的时候有一段空窗期,也是短视频的后遗症:坐不住,无法忍受“无聊”,缺乏做事专注力。她沉不下心来作业,更沉不下心来看书了。 我先用关于文学的有意义的长视频代替短视频,给她买了天天练APP会员,每天控制她观看的时间。她可以连续剧般看《水浒》、《红楼梦》等,这些刚好是五年级的孩子必须要看文学作品。这些长视频用动画形式和现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表达生动地播放书里每一个章节的内容。说到这里,有人肯定反驳,看名著不是要看原著吗?生活是与时俱进的,语言环境也是,我尝试过看《水浒》,讲真,我看了半个小时看不下去,作品的语言表达可能是当时作者那个年代的表达方式,但是现在来看,让人看着觉得有点吃力。讲到这里,大家也许要喷我。我不否认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作品长河中的精华,我是想让孩子先从接地气的语言表达方式里把这本书“看”一遍,再去看原著,这也是让她看得进去的一个办法吧。果然,孩子对这些长视频非常感兴趣。一集一集地“追”,然后又让她看56集的国学大语文,讲唐宋诗人和他们作品以及他们的生活故事,她看了两遍仍觉得非常有趣。 第二个办法自然还是要鼓励她多看书的。以身作则,这个学期开学时我给自己买了三本书,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本诗集《不如见一面》。鼓励孩子和我一起看书。让她先看她自己想看的书,(我也会把关书的名目)自己除了纸质的书,还坚持每一天在微信读书上看30分钟以上。我每天端着手机陪她作业的时候,她开始还以为我在刷小视频,经常冷不丁地把头凑过来“查岗”,结果发现我在微信读书后,她悻悻地见样学样地沉下来看书。 最后就是尽可能地陪她户外活动。每个周日约上孩子的玩伴,爬山,骑行,羽毛球等,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去看看季节的变化,去摘那些压弯枝头的橘子,去山上捡野板栗,去观察路边的野花等等,并鼓励孩子多专注于当下的自己的事情。在恰当的时候告诉孩子,短视频是无趣的,因为那是别人的生活,其实不关我们的事。 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去围观别人的生活:她20岁当妈了、她65岁开始学英语了、他煮的方便面看起来好好吃啊、她减肥减了50斤,她25岁嫁入豪门逆袭了人生……这些生活都是别人的,甚至有些视频段剧是虚假的,是博主写的脚本,是身边人的摆拍演绎,是别人精心策划的剧本,而我们轻易就掉了进去,中了别人的“计”。何况看这些视频,多数时候看完就完了,根本毫无借鉴和参考的意义。 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我们的人生,尽量避免它对大脑的占用、对时间的占用,去做更多的有益之事,别让它一点一点地吞噬了我们的有限的人生。 #晚潮##潮乡村出发吧##寻找身边最美范儿#
晚潮

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去看看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