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童讲生态
湖州市公安局“湖警小V”队长
2024-10-26 09:47
浙江湖州
关注
“印象”吴兴生态相册1173期 北红尾鸲:亚洲温带的多彩小精灵 概述 北红尾鸲(学名:Phoenicurus auroreus),英文名Daurian Redstart,属于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这种中等体型(约15厘米)的鸟类以其色彩艳丽而著称,是亚洲温带地区的一种常见鸟类。北红尾鸲的分布范围广泛,从欧亚大陆的森林和灌木丛到人类居住地的附近,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它们的存在不仅为自然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观赏机会。 一:形态特征 北红尾鸲的性别间羽色差异显著。雄鸟的头顶至背部为灰色,腹部为鲜亮的橙红色,一直延伸至尾羽,同时拥有明显的三角形白臂章,使其在鸟类中极易辨识。相比之下,雌鸟的羽色则显得较为朴素,全身大部分地方为棕褐色,但同样拥有橙色侧尾和白色翼斑,这些特征在雌雄鸟中都是共有的。 二:分布与习性 北红尾鸲的分布范围广泛,它们在东北亚和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繁殖,越冬于中南半岛北部。在中国,北红尾鸲广泛分布于东部各省,繁殖于东北、华北、华中以及西南山区,冬季迁徙至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北红尾鸲常栖息于林间或居民区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丛,春秋迁徙季节常在校园等人类活动区域出现。 北红尾鸲是一种食虫性鸟类,主要以蛾类、小蝗虫和昆虫幼虫等为食。它们行动敏捷,频繁地在地上和灌丛间跳来跳去啄食虫子,偶尔也在空中飞翔捕食。北红尾鸲的鸣声为一连串轻柔哨音接轻柔的“tac-tac”声,有时也发出短尖哨音“peep”或“hit”,“wheet”;鸣声为一连串欢快的哨音。 三:保护现状 北红尾鸲的种群数量稳定,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因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同时,北红尾鸲也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446项)。 结语 北红尾鸲以其独特的色彩和活泼的习性,成为了温带地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也为人类提供了观赏和研究的机会。保护北红尾鸲及其栖息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推动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