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已被推荐到首页「文娱」频道
#晚潮# 秋山遇 文/桑飞月 寓所附近有山峦,山上有石阶,可通到很远的地方。有趣的是,每次来,我们都会有一些不同的遇见。譬如初春,漫山即皆是萤火虫般的檫树花;初冬,高粱泡的红色浆果则缀满了山野……至于它秋日的样子,我还未见过,貌似可以想象,但又觉得无法想象,因为大自然是个魔术师,它总能给你一些出其不意的惊喜。桂子飞香的十一小长假里,我和先生决定过去走走,顺便锻炼下身体。 果然,大自然从不让人失望。一进山,就看到很多野花,淡紫色的马兰头花,还有一些叫不上名来的,白的,紫的……细碎地铺在山脚下,清新悦目。 此时,露尚未寒,山中的树木都还绿着,半旧的绿,透着往过奢华。草虫无拘无束地叫着,叫声如明亮的星子,点缀着这沉寂而幽静的山林。偶尔的一声蝉鸣,”吱“地一声,如被风吹旺的火苗,但又迅速熄灭去。 出门晚,没走多久就已中午,恰遇休息亭,我们便过去吃随身携带的面包和水果。就着新鲜的秋风吃东西,看四周树木,有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与愉悦。 就在我们快吃好时,从山道上下来三个人,两个小男孩与他们的母亲,像是走了很远的路,便也来到亭中歇息,并补充能量。四五岁的弟弟看到亭旁有棵结红果子的树,便问母亲那是什么树,母亲不知。这时,我忍不住告诉他,那是构树。 “噢,想起来了,它的果子好像可以蒸蒸吃。”那位母亲说。 “构树分雌雄,雄树结构穗,雌树结构桃。春天蒸着吃的是雄树的嫩构穗。”我给她解释道。这一解释,瞬间便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两个小男孩开始给我分享他们的山中所遇。 “我们遇见了一只蘑菇,很漂亮,但是妈妈不让碰。”小弟弟说。 “我们还遇见了……板栗树。”小哥哥补充到。 “这山上有板栗树?”我很是惊讶。 “有的。我们还捡了一颗板栗呢。”说着,那位妈妈打开了一个纸巾包,里面包着一颗精灵般的刺毛球。 我凑上前去,仔细观看了这个刺毛球。“真漂亮,我还没见过这样的板栗呢,等下我也要去看看板栗树。”我说。 分享结束后,我们便告别了他们,继续登山,寻板栗。 先生从手机上搜出板栗叶,我们一边慢慢登山,一边观察比对头顶上的树叶。其间,我看到几棵有毛球的树,但它们都比板栗要小得多,显然不是。 就在我有些失望之时,忽发现脚下有一团板栗壳,四下里再看看,又发现了几团,但都是空的。抬头看,果然看到了板栗。比对过树叶,那的确是板栗的刺毛球,挂在高高的树枝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被秋风摇下来。 我们仰望了一会儿,就很满意地离开了。虽没捡到板栗,但我们认识板栗树了啊,得空再来,肯定会捡到的。 有关板栗的线索是从脚下发现的,接下来,我也就越发注意脚下了,结果又发现了很多橡子和松果。我边走便捡,一会儿便捡了一袋子。先生鄙夷地看着我。“橡子带回去喂小区的松鼠,松果做装饰花环。”我解释道。 山上松树很多,松针厚厚的,软软的,像一层被子。就在这时,我看到三朵菌子,菌盖发灰,菌褶是白色的,不认识是什么菌,也便不碰它。随之,我们发现菌子越来越多,有的三两个一窝,像雏鸟,怯怯地躲在松针窝里;有的单独一个,特立独行。其型状和颜色也不尽相同,有的灰、有的白、有的黄……有一种菌子长得很特别,平平的顶,呈红棕色,像涂了层巧克力。下面没有菌褶,且是金黄色的,整个看起来,像枚马卡龙。我菌子识别软件识别了一下,说是牛肝菌,不知是不是?没碰它。 近段时间正是桂花蒸天气,燠热,前天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山果落了,蘑菇也出来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我似乎知道怎样才能遇见这些神出鬼没的精灵了。等下次见到,我希望自己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野生山林是一座自然博物馆,藏满未知与惊喜。只是,这样的山林越来越少了,包括那些充满诱惑又潜藏着危险的菌子。如果不是特别多,感觉还是不要随便碰它们的好,将其留给后来上山的人及孩子,做为山之遇的一部分。我们对我们所遇到的事物多加保护,它们才能不断给我们以惊喜。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