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藏在“老物件”中的时代变迁#口琴—-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正值青春年华的我,由于种种原因,与当时恢复的高考无缘,而待业在家三年,我曾与好多小伙伴们学习过口琴、笛子,也学拉过二胡,以及小提琴。那时的吹拉弹唱,可没有象现在社会上到处开设有专业兴趣班、专业培训班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业教师指导,大多都是采用在家自学的方式,论当时的经济条件、物质条件,能拥有自己的一支口琴,一支竹笛等小乐器已经是很奢侈的了。一般有兴趣爱好玩乐器者,大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小伙伴们之间大家调剂借用而开展自娱自乐。 这是一支上海产的“国光”重音口琴,与我相伴已有整整四十八个年头,只是已有好多年了,她一直深藏着,很少爬出抽屉和我见面。 随这次潮新闻“老物件”的时代变迁活动,在整理抽屉时,终于咱俩又见面了,只是这口琴的表面和我的脸皮一样,共同刻划着岁月的沧桑。久别重逢,格外的亲呢。夜深人静,轻轻的一曲《草原之夜》,感觉她的音质未老,仍保留着当年那份轻松优雅,月夜轻风般的魅力。我想,不久这风华依旧的老琴定会和她已两鬓斑白早已迈入退休的主人,在风华月夜里共奏诸多的浪漫回忆。
钱报朋友圈

分享朋友圈,报料拿福利

去看看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