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晚潮# 《留一点个性给孩子》 正在厨房忙活的我,被一阵巨大的关门声吸引了去。我转头一看,是儿子,从他那张耷拉的脸我笃定他的心情糟糕透了,这个小可怜不知道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不过眼下,最可怜的还是被他刚刚重重摔过,此刻正瑟瑟发抖的门。 油烟机停止了喧嚣后,我才分明地听到了丝丝啜泣声。我解下围裙,默默地靠近这个被情绪怪兽裹挟的小小身躯,我摸了摸他的头,他顺势躲进了我的怀里,变得柔软。等情绪慢慢褪去,他从书包里抽出一本作文本交给我,当我翻到“重写”二字时,才明白了他刚才的状态是正是被这两个字牵掣。在这篇名为《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小文里,我仿佛间走入了一处“世外桃源”—儿子房间的衣柜。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他如一条自由的鱼,一只翱翔的鸟,他会躲在里面窥探这个有趣的世界,会看到妈妈那张推门而入却又未曾找到他身影的诧异脸庞,他可以想象自己从黑暗的洞穴中,慢慢感受到光亮一点点涌现的震撼,他可以戴上耳机,享受音乐带给他独处的静谧。在这段文字中,我能够感受到一股纯净之气,一个孩童内心深处最纯粹的坦露。 合上本子后,我也茫然,为何这样一篇文章会被扣上“重写”的帽子,在和儿子了解事情始末后,方才顿悟。《推荐一个好地方》,地方二字,必须为某一处景色优美的景点,想必是拥有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才能符合好地方的标准吧。这个真相并不能让我茅塞顿开,反而更加剧了一种莫名其妙。 我的思绪牵扯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一个周末,我在书房写作,二年级的外甥女被她母亲提溜着进来,小家伙一脸不情愿的将屁孩重重地甩在我那张老式木椅上,木椅被迫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呻吟,我笑而不语,清楚这孩子准是把她从母亲那儿受的气都撒在了这张木椅上。这头,表姐递过一个本子,“你看看,你外甥女写的都是什么?我真是快被她气死了!”我接过本子打开,《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在我的心目中算不上是美丽的,她黄黄的皮肤上散落着斑斑点点……歪歪扭扭的文字里是孩子心目中母亲最真实的脸庞。我合上本子,心里佩服这孩子细微的观察力,还未开口,表姐又递过一沓纸,“你看,这些都是她同岁的孩子写的,人家写的多好。”我将这些表姐心目中的美文浏览了一番,却有一种俄罗斯套娃般的错觉。这些笔下的妈妈们清一色拥有炯炯有神的大眼,迷人的樱桃小嘴。这些顶着好词好句头衔的词语受到了大家如此的追捧,几乎出现在了每一位妈妈的形象中,形成了一张张明明陌生却又似曾相识的脸。 那一日,我偶然间在迟子建老师的书中读到这样一段文字,一个伟大的民族是要有个性的,而一个伟大的作家也要有其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应该是真实。这里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语言的真实。的确,很多时候,我们不要用太过刻板、统一的标准去划定这些灵动的孩子以及他们的文字,学会尊重孩子们的真实,留一点独特的个性,或许会发现更多专属他们的精彩。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