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晚潮# 可否许我再少年 孙炜 “白发青丝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香意,可否许我再少年?”这首诗表达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对时光流逝、生命老去的感慨和思考。 康熙皇帝还想再活五百年。秦始皇就更不用说了,五百年那够?想长生不老哪! 古人都朝思暮想意欲返老还童,别的不说,就《西游记》吧!施耐庵老夫子化了那么多笔墨写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那么多的美女妖怪,有的要吃他的肉,有的欲得他的“元阳”,为来为去,还不是为了长生不老,为此,妖怪们可谓用尽心机。 难道现代人不想长生不老?难道我这个凡夫俗子也不想?想,人人想。杭州市医学科普讲师团派我去社区讲课,我做了养生保健、食品卫生、现场急救、心肺复苏、慢病管理五个课件供群众挑选,结果众星捧月地把《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捧出来了,何以如此?思想良久,还不是因为多数中老年人追求长寿之故。 自远古至今、自国外而国内,何人见过长生不老之人,何人见过返老还童之人,虽古典文学有之,能说没有杜撰之嫌?看来只有秦始皇那样开天辟地的君王才敢奢望长生不老,如果他成功了,诺贝尔不老不死奖肯定非他莫属,当然,连他也只能无功而返。 康熙皇帝想再活五百年也有点离谱,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年龄是75岁,再活500岁,那不成木乃伊了。 奢望长生不老或返老还童并非帝王专利,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诗词中就感叹了“白发青丝一瞬间”的无奈,同时抒发了“可否许我再少年”的追求。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有一句名言“不求药,不求仙,只求还我当初美少年”,我没有见过袁老前辈,自然不知道他老人家长啥样,但我绝对相信,老人家年轻时一定是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因此,他总是想着要“还我当初美少年”。 奔着古稀的我,每天早上起来嗽洗时,越来越不要看那个镜子里的我,我真不敢说“还我当初美少年”,因为少年时的我黑不溜秋的,实在不咋样,找对象时媒人问要咋样的?我自顾了一下,再想想自己的家庭背景,“沉鱼落雁”的能轮得上我?就跟媒人说:是女的就行了。 虽然奔古稀了,尽管算不上身强力壮,却还一天能走两万步,少年时确实长的还算壮。再看看今后的日子,象我这样成天“酒肉穿肠过”的人,肯定活不到张少帅那样的,但我也有“可否许我再少年?”的愿望。 前几天有同学问我还有什么理想,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但是有一个想法:对得起生命,让活着的每分钟都有点意思。实际上读小学时父母经常问我有什么理想,我总是回答做文学家,而父亲马上把我纠正过来:做医学家。说白了,当时能知道什么“家”?无非童言无忌罢了,这个“家”,那个“家”,到老了,只有一个家——老家。 成年后倒是有个愿望:博览群书、周游世界。 自幼爱看书,小时候整天呆呆的,就看书,把家里能看的书都看了,实在没有了,连母亲的《普希金教育学》也看。白天看,晚上看,甚至出恭时也看。学医后,独看医书,把想看的那些书,什么《史记》《资治通鉴》等,都收藏在书房里,等到退休了,就还我的“看书债”。可是,体检发现两眼白内障,因此,真想让“春风”许我再明亮。 很多人说“人生旅途”,当然这是大概念的旅途,我人生的很多时间都在旅途上。就想,活着,让我多在“小小寰球”上走走,在这个地球村里转转,看看黄皮肤们在干什么、白皮肤们在干什么、黑皮肤们又在干什么?但是,前些日子感到左膝关节痛了,信号来了,这70年的“零件”,能不老化吗?因此,多么希望“春风”许我再强壮。 显然,在探索长生不老或返老还童中,连秦始皇都无功而返,所剩的可能就延年益寿这条路可以走了。据研究,人的寿命实际上可以活到125至150岁,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平均寿命是75岁,离125至150岁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人类在延年益寿上还有很多文章可做:管住嘴、迈开腿、莫贪杯、戒除烟------ “若有怜香意,可否许我再少年?”我想,这个“春风”就是我们人类自己,若有怜己意,可许再少年。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