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客三余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2024-07-21 07:00
浙江金华
关注
#晚潮#
夏天的风,终将落下帷幕夏季, 这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季节。 夏日的热,热烈而痛快。在这个季节,人们穿着轻盈,身体仿佛得到了从未有过的解放。热浪滚滚而来,汗水如雨而下,仿佛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人从头到脚清洗得干干净净。热气蒸腾,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全身都沉浸在这痛快淋漓的感觉中。 一 “纷纷红紫化作尘,布谷声中夏令新”,不知不觉间,太阳到达了北方的最高点,夏日的暑热达到了极致。此时,热情洋溢的夏天来临,热情直爽,无拘无束。 古文中有记载:“六月中,解见小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当中,分成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大暑时节,雷阵雨最多,俗语有云:“东闪闪无半滴,西闪闪会来雨”。夏日之后,电闪出现在东方,雨常常难以形成;然而,若在西方出现,则预示着雨即将来临。这时的天气就像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时而安静沉稳,时而活泼好动,让人捉摸不透。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人们易生肝火,常常出现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中暑”,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为了度过炎炎夏日,专家们提出,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通过心理暗示、心理纳凉等方法来应对炎热天气。要知道,“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保持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是度过炎炎夏日的最好方法。 夏季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季节。夏季的美丽与乐趣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和适应这个季节。 二 “心静自然凉”,是对大暑时节的最佳描述。 白居易在《消暑》诗中言:“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在古代,无电扇与空调,唯有绿树清风,消暑的上佳之法便是将家中收拾得整洁简约,静坐在院中,心宁身安,任凉风于内心徐徐拂过。抑或,“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能够悠悠然于屋内睡个懒觉,避开酷烈暑热。 南朝诗人徐免于《晚夏》中写道:“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夏夜纳凉,自房内至花丛间,席地而卧,赏水中莲荷,独酌数杯美酒,畅快舒爽,惬意至极。只可惜古时无冰箱冰镇的啤酒,倘若诗人坐于池边对望荷花,浅饮凉沁沁的冷冻鲜啤,那感受,那心境,绝不逊于与美人在花前月下喁喁私语,谋划一场爱情佳话。杨万里也有同感,其于《暮热游荷花池上》曰:“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生动描绘了炎夏夜晚于荷花池畔纳凉的愉悦舒适,惟妙惟肖,逸趣横生。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可以想象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 李白在《夏日山中》诗中写道:“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盛夏之际,村民如诗人般狂放洒脱,乘凉避暑之现象屡见不鲜。我老家门前有一大片修长的竹林,小时候经常于翠竹茂林之中纳凉,饶有情趣诗意。王维在《竹里馆》中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山中避暑,实乃消暑纳凉的理想之所。 三 “大暑至,万物荣华。”在这个时节,农民家中菜园绿意葱茏,生机勃勃,如同一幅油画。豆角、黄瓜、丝瓜攀附在竹架上,生机盎然;田野上,玉米挺立,宽大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烁着绿光,头顶冒出柔软的玉米须。大豆长势喜人,垄沟将豆叶遮得严严实实,有的豆秧上已结满了饱满的豆荚。这些农作物与草木,按照时令,无忧无虑地生长。浙西老家农村,双季稻的种植非常普遍,而早稻的收割与晚稻的插秧,都集中在七八月的大暑时节。此时节,农民们正在迎战高温的“双抢”时期,这是他们一年中最为辛苦的时刻。 大暑时节,炎热到了极点便该终结,世上事物皆有自身规律,人也应循着规律生活。每年的大暑时节,手持小扇,捕捉流萤,是难得的闲暇时刻。有记载:“夏夜之美,如诗如画。”夏天的夜晚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萤火虫闪烁着微光,星星在天幕眨着眼睛,晚风拂过,留下满地的瓜香。 夏至渐深,有苦夏之说。苦夏,一方面是让我们于最热的节气里,多食用诸如苦瓜、苦菜、蒲公英、苦丁茶之类带苦味的食物,这些都适宜入口。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在夏天最热的时段,人们的生活会颇为艰辛。“苦夏并非永无止境的暑热折磨,而是我们顶着炎炎烈日,默默且坚毅地奋力抗争本身。”苦涩与艰辛,向来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再难熬的夏天,要顽强挺过;再难耐的日子,也要坚定度过。总会有丝丝清凉,能够抚慰我们难以言表的艰辛。总有一些人和事,能让我们于苦涩难耐中,迸发出前行的力量。总有一些不灭的梦想,支撑起无数艰难的时光。熬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光,往后迎来的必将是美好岁月。 四 暑期与西瓜,犹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般,紧密相连,堪称绝佳组合。西瓜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 在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家里要想买个西瓜那是基本上不可能的,农村亲戚送个西瓜,那是件很幸福的事。往昔没有冰箱,总是把西瓜整个浸在水池里,放置半日再食,有时用网兜将西瓜吊在水井里,井水泡过的西瓜更为清凉。恰如魏文帝所言“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西瓜的清凉,或许在树荫下啃西瓜乃是夏日半晌最为惬意的时刻。 生活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出它的不同风貌。田野中孕育着希望,阡陌间时花染绿,美丽的家园宛如诗画。七月,随时随地都能聆听来自大自然的美音,尤其是在夏夜,蛙鸣于塘畔,纺织娘在草丛,此起彼伏,鼓点悠扬,堪称是音乐的乐园。众多闲不住的虫鸣蛙唱,将生命的生机演绎得栩栩如生、蓬勃旺盛。秋天即将到来,夜不再孤单寂寞。 老家在龙游县北乡,这是一片黄土丘陵,仅有一种颜色——单调的土黄色。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无垠的荒野,连绵的山峦,以及那些低矮的农舍。这是一个极度缺水的所在,生命于此是那般渺小,那般脆弱。夏天于此更显得酷热难耐,阳光无情地灼烧着这片土地。 大暑的节气中,农家最为期盼的,便是下一场清凉的雨。盼一场雨,是男女老少共同的渴望。乡村的孩子们,喜爱一场雨“隆隆”的雷声,喜爱一场雨“哗哗”的脚步声;喜爱在雨后用竹扫帚捕捉红蜻蜓、绿蜻蜓,喜爱光着屁股到村头的坑塘里洗澡。因为有了那场大雨的润泽和庇佑,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又拥有了新的希望与生机。他们期待着未来的一切都会更美好,因为他们知晓,只要心中怀有期盼,生活总会为他们带来灿烂的明天。 人生,没有真正的完美,但有真正的圆满。你一直追寻的心灵良药,不是孤傲,而是给世界一个拥抱。 徐益丰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