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祖平
财富风尚杂志主编
2024-05-20 02:21
浙江杭州
关注
已被收录至「晚潮」精选
已被推荐到首页「文娱」频道
已被收录至「晚潮」精选
已被推荐到首页「文娱」频道
夏日说槐,话习俗 文/孟祖平 初夏时节,碧水荡漾的河水边,槐树花开,枝头无数花瓣如蝴蝶展翅,簇拥垂悬,清香迷人;清风吹拂,花瓣漂浮河面,芬芳随着碧波,漂到了很远的地方。一千年前,宋代诗人苏轼面对此景,欣然赋诗《槐花》,写下诗句:“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 槐树有国槐和洋槐之分,国槐原产于中华,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期《山海经》中就有记载。槐树树龄很长,可千年不衰,古人认为,槐树有灵性,人们常将槐树作为神树祭拜。洋槐,原产北美,传入中华较晚,因树枝有刺,又称刺槐;国槐和洋槐,花、叶相似,不同的是,国槐花色淡黄,花期晚于洋槐,多在盛夏花开;洋槐花为白色,花开春末夏初。 槐花与槐叶,自古为美食。 白色的洋槐之花,清香甘甜,是时令美食佳肴。在洋槐传入中华之前,古代多为国槐,其花微苦,多为食疗之用。国槐花、树皮、枝叶、槐角(果实)在古代均可入药,其中,国槐未开之花(花蕾)古称“槐米”,可做黄色染料,也作中药,制成槐米茶,是食疗养生之佳品。 在古代,国槐新鲜嫩叶是美味食材。据《本草纲目》记载,槐叶,初生嫩芽,熟水淘过,可作茶饮。唐朝,长安城内多槐树,每到槐花开放之时,人们喜欢将槐叶与面条同煮。当时,皇家御厨有一道冷食,名为“槐叶冷淘”,是先在食器皿里放入冰块或冰水, 再将煮好的面和槐叶投进去冷却, 槐叶经开水中一焯,凉水一激,味道鲜美,唐代杜甫《槐叶冷淘》诗中有“经齿冷于雪”赞美。这道宫廷美食,碧绿清香,味道清爽,后传入民间,改名为翡翠面。 小时候,食材匮乏,每到槐树花开之时,奶奶会催我去采摘槐花。老宅槐树很高,需用竹竿捆上钩子去采摘,摘下的槐花,奶奶仔细挑选后,把槐花瓣用开水一烫,即可食用。新鲜的槐花,一时吃不完,就将其晾干保存。当时,奶奶能用槐花做出很多美食,最普通的吃法是蒸米饭,槐花饭刚出锅时,花香与米香融合,尤为诱人。当时,我放学回家,一口气能吃上两大碗槐花饭。槐花,可做成槐花饼,为让我上学时候带午餐,奶奶清晨起床,把槐花与面粉搅拌,做成槐花饼,蒸熟后,奶奶会用铝制饭盒将热腾腾、香喷喷的槐花饼装好,再用棉布裹上,每到午餐开吃时,还有一丝清香。有一次,我采了一些红色槐花回家,奶奶提醒我,红色槐花虽然好看,但不能食用。 槐树,寓意丰富 槐树寓意丰富,自古以来有许多象征寓意。槐树枝干挺拔,枝繁叶茂,因所结荚果多子,与“怀子”谐音,在古代槐树有“多子多福”寓意;“槐”与”“魁”谐音,“魁”有“第一”意思,槐树在古代有榜首的寓意。 古代,槐树还有“三公之位”寓意。周朝,“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是地位仅次于天子的大臣。当时,三公朝觐天子之时,要面向三槐而立,后来,人们以“三槐”比喻“三公”,槐树与地位显赫的高官有了联系,被赋予“高贵”的寓意。隋唐以来,科举考试是古代读书人获取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在唐代,槐树花开被视为科举成功之吉兆,槐树有了“官运亨通”的寓意。当时,书生科考称为“踏槐”,科考月份正值槐花盛开,故称“槐黄”,苏轼有一首《和董传留别》诗,诗中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至今为人传颂,该诗中“强随举子踏槐花”诗句,写的就是槐树花开时节,举子忙于科举考试的情景。 自古以来,槐树还有怀念、思念家乡之寓意。在古代,“槐”与“怀”同音,槐树枝繁叶茂,古人喜欢在槐阴下乘凉聚会,家中有人远行,家人会站在槐树下怀念远方的亲人。至汉代起,槐树有了“望怀”的人文寓意。另外,在先秦“鉏麑(读音为 chú ní)触槐”等典故中,槐树被赋予正直、坚强、忠厚、忠诚、仁义、宽容、善良的寓意。因此,槐树至今仍被国人所尊重。 槐树与往事 正因为槐树有科考成功、忘怀等象征寓意,每到槐花开花季节,夜深人静,脑海便会浮现人生诸多考试中,对我提供帮助的许多贵人。 记得很多年前,在参加杂志编辑出版专业考试之前,主考部门请来《山海经》杂志总编陈德来等老师来给我们上辅导课,当时,陈老师讲课内容非常专业,也很实用,他说的“杂志要做深度文章,要举一反三,选题要多做调研,作者文字要仔细分析、考证”等观点,对我后来从事杂志编辑工作十分受益。后来,我在省内某家杂志担任主编,每逢节假日,常去陈老师家中探望,陈老师为人十分谦逊,对我后来为人处世,有较大影响。 陈德来老师与陈香梅中国事务总代理陈云生交情颇深,有一次,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中美民间大使”陈香梅女士来杭州,通过陈云生老师引荐,我与陈香梅有一次近距离交谈。在与陈香梅的交谈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陈香梅说的一句话:“要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对我处事影响颇深。陈香梅早年从事新闻工作,抗战时期,因仰慕帮助中国抵御日寇、组建空军飞虎队的美籍将领陈纳德,后来成了陈纳德的太太。陈香梅晚年积极推进中美文化交流,为让中医、中药更快地走向世界,她斥巨资在香港成立了“香梅中医药基金会”,在杭州期间,陈香梅女士希望与从事中药研发的浙江企业家合作,当时,义乌女企业家俞巧仙正有此意,于是通过我的介绍,陈香梅与俞巧仙合作,在浙江专门成立了“香梅中药文化研究会”,于是,成就了一段佳话。
晚潮
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去看看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