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已被推荐到首页「文娱」频道
#晚潮# 再诺千年的信俗 到越南芽庄旅游,有个不可不去的景点,叫婆那加占婆塔,是这里的一处制高点,也是欣赏丐河南部城市风貌的绝佳观景台。 丐河是芽庄的母亲河,有着较为原生态的样貌,河岸边生活着越南的低收入群体。走在这里,浓郁的烟火气会扑面而来。 山脚下的丐河与东面的南中国海,呈现出一脉相连的湛蓝;两座公路大桥并肩跨过丐河,分别通向海滨和市中心;远处朦胧的群山与在河面上游弋的渔船,是那样的动静相宜;椰林簇拥下的海滨恬静闲适与交错熙攘的市井街巷显得混搭而各具风情。 回过头来看,始建于7到12世纪的占婆塔古建筑群,是越南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不可复制的珍贵遗产。它见证了过去几个世纪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时代精神,构成了这个地方情感的集体记忆。 建筑群内现存四座坐西向东的印度教砖塔,二十根排列组合有序的巨型门柱。三块并排刻着铭文的石碑,其中最吸引我的自然是有密麻汉字小楷又极具书法功力的中文碑,上面有“圣妃古塔”字样,落款时间为嗣德二十四年,我查阅后知道是1871年。“圣妃”?妈祖尊称也。 占婆塔供奉的是一位天依女神,她日夜庇佑着靠海吃饭的渔民百姓,相当于我国以东南沿海为中心的历代船工、海员、商人、渔民等心目中的妈祖。 一千多年来,妈祖作为中国古代的海神,由福建湄洲开始传播,历经岁月磨砺与扩散,对于东南亚海洋文化及海外华人华侨区域,产生重大影响,被称之为“妈祖文化”。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扩及东亚、东南亚沿海一带的海神信仰。 是的,信俗是一种信仰,它源自原始宗教以及巫术。经过长时间的民间传承,已成为一种风俗习惯。这种信仰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传统理念,对他人没有伤害,与迷信不同,是一种具有“合理性”的民俗文化现象。信俗,不仅烘托起了节日气氛,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时寄托了人们驱邪避灾、求吉求安求顺求福的心愿。近年来,民间信俗成为了旅游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占婆塔建筑群规模不大,雕刻也没有那么精致。据说,一层层砖块在垒积成塔身时,期间无任何粘性物料。千年的风雨侵袭而屹立不倒的建筑,本身就让人敬仰。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雕刻,都充满着历史的厚重感,藏着后人多少未知的秘密与故事。 中越两国一衣带水,隔河相望。早年去广西东兴,在北仑河口岸矗立的大清国钦州界碑旁,我曾与友人合影留念。这块大清国一号界碑,也有我们代代相传的精神和故事。 据史料记载,1886年11月至1888年5月间,清政府钦差勘界大臣、鸿胪寺卿邓承修与法使会勘疆界。开始,法使仗势欺人,欲将白龙半岛的一半划出中国。邓承修正气凛然,据理力争,终将起界定在竹山,维护了国家主权。 中越两国自古就通商,人文相亲、民心相通,代际绵延的传统友谊,经受住了时间的重重考验。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两国在经济文旅等领域的合作得到了全面提升与加强,并且呈现出更加紧密的合作势头。 五月的芽庄,已开启热带季风模式。在灼灼阳光下,我仰望斑驳沧桑的“越南妈祖庙”,放眼这片因金兰湾而更具旅游价值的度假胜地,我们既然无法穿越过往,那就寄望未来,就像走过来的妈祖信俗,再诺千年:惟愿两国和平友好世代相传。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