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客_wzypyt
身体e
2024-04-27 03:32
浙江杭州
关注
#晚潮#
拥抱考拉 孙炜 懒懒的考拉和袋鼠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可人们总是更偏爱性情温柔而又胖乎乎的考拉,这“家伙”可懒的出奇,一天到晚在桉树上睡觉,连“谈恋爱”都懒得,怪不得它们的后代很少,被人类列为濒危动物。 我自幼喜欢小动物,小时候每次到杭州奶奶家,4路车在清波门下车后,总要先到动物园“看望”一下动物们,当然,小孩最喜欢的还数猴们,那个蹦蹦跳跳的活泼劲啊!逗得我等少年不停地喂食。其次是老虎、狮子和豹等大型动物,虽然爱看它们的威武,却只能“敬而远之”。可当时的杭州动物园确实没有看到考拉。 自家里买了电视机后,中央一台天天一大早播放“动物世界”或“人与自然”,我可能是这两个拦目的最热心观众,基本上是天天看,除了上世纪80年代播出万人空巷的《霍元甲》时,最爱看的还是“动物世界”,特别是赵忠祥解说的,那就更有磁性了。 在观看“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时,我看到了考拉和袋鼠,当然更喜欢懒的可爱的考拉,胖乎乎、肉嘟嘟,瞪着闪闪发亮期待的眼睛,就象个怯生生听话的小男孩,对临临然的人类带有着几分畏惧,却一点都没有敌意。 我对动物保护的观念,也是在长期观看“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中慢慢形成的,从小听母亲讲“老虎外婆”和“狼来了”,对要吃人的老虎和狼从内心里感到可怕,对要保护这些动物感到非常不解,认为应让解放军把这些野兽消灭了才安全。后来在观看“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中慢慢的了解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知道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不但不能消灭,而且要加以保护。 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1788年,欧洲人第一次登上澳大利亚大陆以后,约翰·普莱斯成为第一个记录考拉这种动物的欧洲人。1816年,考拉第一次有了学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意即为“灰袋熊”。不过当这种可爱的动物为人所熟知后,人们才发现,考拉根本就不是熊,而且它们相差甚远。熊科属于食肉目,而考拉却属于有袋目。考拉的英文名Koala bear来源于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不喝水)。土著人之所以用“不喝水”称呼它,是因为他们能从取食的桉树中所需的90%的水分,很少喝水。 考拉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动物,也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哺乳动物之一。考拉仅分布在澳大利亚,体形肥胖,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没有尾巴,身体总长为60~85厘米,体重4~15千克。全身长有又厚又软的浓密短毛,被毛一般呈灰褐色,腹部周围的颜色相对较浅。考拉头大脸宽,耳朵又大又圆,耳朵上有白色长毛,鼻子大而裸露。四肢粗壮,具有弯曲锐利的爪子,前足宽大,姆指、食指与其余3根手指对生。雄性考拉有一个比较大的散发气味的胸腺。雌性考拉身上长有育儿袋,育儿袋里有2个奶头,向后端开口。雄性考拉比雌性大,通常雄性比雌性重50%。 来到位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动物园,也就是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考拉园”,导游说每个家庭都要抱着考拉合影,其他旅友是夫妻俩,就我和“妞妈”分别是男女“光棍”各一条,当时就想,我平时不抱孩子,这考拉要我抱吗? 进入考拉园也要“安检”,要把身上带的和外套全脱了,也许这样“考拉们”可以放心,我们都很爱它们。看来考拉确实有“性别歧视”,一位位女性朋友抱它时,它都显得那么温柔可爱,十分妥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好象就是她们生的。当轮到我抱时,那考拉显得楚楚可怜,大概是被我这黑不溜秋的大男人吓着,一上来还没有完全抱住就突然撒尿,幸亏女工作人员机灵,否则撒我一身。把它擦干了屁股,给它喂上桉叶,再递给我,四肢还是躁动着,表示不悦,工作人员只能把它放回桉树。 又抱来第二只考拉,有了第一只考拉的拒抱,我就带着一脸的微笑、萌动一心的慈爱去迎抱它,果然,这考拉感觉到我友善,非常温顺地扑入我的怀里,导游朱朱不失时机地按动了快门,记下了这美好的一刻。 考拉和所有的动物都一样,它们需要人类爱的拥抱。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1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