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陈风
一个热爱生活、勇闯天涯的人。曾成功穿越德雷克海峡,登陆南极…
2024-04-09 23:47
浙江杭州
关注
曹娥碑故事 说上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绝非溢美之辞,也不是通常调侃的“谁不说俺家乡好”那种。作为上虞母亲河的曹娥江,是钱塘江独流入东海的最大支流,古称舜江,因东汉少女曹娥入江救父而易名,一直沿用至今。 以人名命名一条江河,古今稀有。曹娥,上虞人民心目中的“曹娥娘娘”,曾以孝心感天动地。曹娥庙,位于风景秀丽的曹娥江西岸,罗贯中和曹雪芹都将这座庙里的故事,写进了他们的演义与梦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有详尽的文字描述: 操偶见壁间悬一碑文图轴, 起身观之。问于蔡琰 , 琰答曰 :“此乃曹娥之碑也。昔和帝时 , 上虞有一巫者, 名曹盱, 能婆娑乐神 ; 五月五日, 醉舞舟中, 堕江而死。其女年十四岁, 绕江啼哭七昼夜, 跳入波中 ; 后五日, 负父之尸浮于江面 ; 里人葬之江边。上虞令度尚奏闻朝廷,表为孝女。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 立石墓侧 , 时人奇之。妾父蔡邕闻而往观 , 时日已暮 ,乃于暗中以手摸碑文而读之 , 索笔大书八字于其背。后人镌石, 并镌此八字。”操读八字云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操问琰曰 :“汝解此意否?”琰曰 :“虽先人遗笔,妾实不解其意。”操回顾众谋士曰 :“汝等解否?”众皆不能答。于内一人出曰 :“某已解其意。”操视之,乃主簿杨修也。操曰 :“卿且勿言,容吾思之。”遂辞了蔡琰 ,引众出庄。上马行三里, 忽省悟 , 笑谓修曰 :“卿试言之。”修曰 :“此隐语耳。‘黄绢’乃颜色之丝也 : 色傍加丝,是‘绝’字。‘幼妇’者, 少女也 : 女傍少字, 是‘妙’字。‘外孙’乃女之子也 : 女傍子字, 是‘好’字。‘齑臼’乃受五辛之器也 : 受傍辛字, 是‘辤’字。总而言之,是‘绝妙好辤’四字。”操大惊曰 :“正合孤意 !”众皆叹羡杨修才识之敏。 辤,异体字,通辞,那是“千古之谜”,谜底为“绝妙好辞”。再有,《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晴雯去世,宝玉作了《芙蓉女儿诔》;到七十九回,黛玉听后,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了。” 四大名著占其二,足见曹娥碑在历史上的影响至深之广。众所周知,这些作品,不仅有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而且对于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感召力。 曹娥庙以其碑文、壁画、雕刻、楹联四绝闻名于世,因而有“江南第一庙”之称誉。其中,碑文的撰写和题刻,成为了自东汉以来历代书法家绵延千年的文化事项。现存的曹娥碑系宋代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由王安石女婿蔡卞重书。蔡卞,北宋宰相,大书法家,擅长行楷体,笔力遒劲灵动,行云流水。此碑历经沧桑,亦已成为今日曹娥庙的首选镇庙之宝。 上虞是我生活了12年的故乡,也是我应征从戎、历经20年军旅生涯的出发地,这里有许多抹不去的记忆和乡愁。如今,每每回上虞,都会记得去曹娥江畔曹娥庙里,走一走,看一看。对于我而言,所有寺院庙堂,都是艺术殿堂,是给予我智慧的地方,当你来过又品味过,一定会有所思有所悟,此乃人生一大收获也! 时隔10个月,我又一次来到这里。曹娥庙坐西朝东,背倚凤凰山,面朝曹娥江,形成主要建筑分布在北中南三条轴线配置的复杂布局,由此也并列着三扇山门。山门外有一堵嘉庆年间的临街照壁,照壁前单檐歇山顶方亭内,保存着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皇封曹娥为“福应夫人”的御碑。北侧山门牌坊上有“慧感灵孝昭顺纯懿夫人墓道”字样,此处汇集了历代皇帝对曹娥加封的谥号,可谓“皇恩浩荡”。曹娥墓位于北轴线末端,中段是一字排开的碑廊。 中间山门是正式出入口,檐下悬挂沙孟海书写的“曹娥庙”匾额。跨入不算高的石门槛后,一道屏风背面六字头“游、赏、品、猜、沐、做”诗行句,是参观游览要点提示与庙宇管理方的希冀。正殿气势恢宏,有层层递进之格局,抬头是相传为道济和尚,也就是济公题写的“真是女子”匾额,解读为“真是好”,中规中矩的书法里带着些许幽默感。再一块是结体有度、骨力雄健、章法严谨的“人伦之光”,落款为蒋中正,是蒋公于1929年3月,携夫人宋美龄到曹娥庙瞻拜孝女时题写的手笔。在其下方的一副楹联为:“百行孝为先至性感人余热泪,大江流不尽夕阳终古咽寒涛”。南侧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戏台、土谷祠、东岳殿、阎王殿等。低调且颇具规模的千年古庙,2013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曹娥庙,沿孝女路往北走,放眼望去,风光旖旎的曹娥江缓缓流淌着…惟愿家乡的孝德文化像这波江水一样,渊源流长,万古不竭。
#最美上虞 青春之城#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