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晚潮# 犹太人的“哭墙” 孙炜 小时候母亲常说,犹太人有“哭墙”。说是犹太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亡国之痛,“哭墙”是他们见证亡国历史、是他们忏悔、是他们信仰、是他们团结奋发的象征。因此,从小就知道,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有一段古圣殿的遗址——“哭墙”。 要去以色列旅游,那是一定会去耶路撒冷和“哭墙”的,如果没有到“哭墙”,也许就不能算去了以色列,因为那短短的一段残垣,却是以色列兴、衰、盛、亡、复的历史见证。然而,这短短的一段残垣,它能让你知道,犹太人对两河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这短短的一段残垣,它还能让你知道,以色列数次亡国的历史;这短短的一段残垣,它更能让你知道,以色列艰辛的复国奋斗史。 此行以色列有女儿伴行,她作为记者,会摄影、会英语,出门就太方便了。去以色列的途中,有很多出乎意料的,比如上飞机的安检,这可是全世界最严的,身上穿的被脱得险些露“私”了。在北京机场填了表,一机场工作人员过来扫视了一眼我们这群游客,大概看看女儿那点知识分子的气质,就把她叫过去询问了一番,什么“你们去以色列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人让你带东西?”诸如此类,一一回答后总算放行。想想也是,目前犹太人周围环境,可以说时时刻刻处于敌意与危机中,能理解他们强烈的危机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护自己。 没有想到航班进出都在特拉维夫,在下机后的早餐店里,看到了此行的导游——希伯来大学吴教授,一位驼背的老妇人,然而当她娓娓道来,犹太民族的历史如数家珍。女儿就象认真听讲的中学生,一刻不离地紧随着她。 按吴老师的说法,如果宇宙中只有地球才居住着人类,那么,犹太民族就是宇宙中最苦难的民族,“哭墙”的形成是犹太民族的一部血泪史。 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了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后,在耶路撒冷建造了首座犹太教圣殿。公元前586年,以色列国被巴比伦所灭,首座犹太教圣殿被毁,四万多犹太人被掳,史称“巴比伦之囚”。经过半个世纪的流亡生活,犹太人陆续重返家园,在旧址再建第二圣殿。 公元135年,罗马帝国镇压犹太人起义,第二圣殿被毁,残留了西墙一段。犹太人被迫逃离家园,流落到世界各国。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于圣殿被毁周年日到西墙残垣来,为国度复兴哭泣祷告,无数的犹太教信徒纷纷至此,面壁而泣,“哭墙”由此而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惨遭德国法西斯屠杀的犹太人达600万之多。这惨绝人寰的历史遭遇,深深地在犹太人的心灵中,“哭墙”便更被犹太人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 行前没有想到,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是杂居在一起的,耶路撒冷分别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难怪耶路撒冷的归属有那么难,以色列人说是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说是巴勒斯坦的。要说史料证据,以色列人可以拿出《旧约》,巴勒斯坦人可以拿出《古兰经》,并且,亚伯拉罕还是以巴双方共同的始祖,也就是说,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就祖系而言,应该是兄弟。 去看“哭墙”,要经过巴勒斯坦控制区,荷枪的军人站在那里,还要经过一番安检。在以色列,“被安检”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进入“圣地”前,吴老师又说了一番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文化,对于经常行走国外的人来说,由于国度间、民族间文化不同,会非常自然地尊重所在地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在集世界三大宗教于一城的耶路撒冷,不但是尊重,更是学习。 “哭墙”位于犹太人区,进入后要男女分区,女儿因此就不能跟着我了。近些年在西墙前辟出了宽阔的广场,不知道那天是什么重要的节日,广场上有很多军人站着整齐的队列,“顽皮”的女儿还跟他们拍了照。还有一些戴着白帽的少年在行“成年礼”仪式。西墙下早就有很多戴着黑礼帽、穿着黑制服的犹太教信徒在低头哭泣,他们是那样的虔诚、那样的悲痛、那样的真诚! 离开“哭墙”时,我感到这几千年的残垣,不仅仅在耶路撒冷,而是在全世界的犹太人心中,也因此,他们中能产生了科学巨星爱因斯坦,他们中能产生了战略家基辛格。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