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我在余山很想你 在余晖里我们赶往余山岛。橙红色的晚霞它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不断扩大,不断渲染,仿佛要把整个世界涂上它的颜色。但是即使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也不会放弃今天的拥有和梦想,怎么可能挡得住自然的力量,轮回的力量?明天定会冲破苍穹厚或薄的云层,继续洒下金光。 我们到达余山雅舍农庄,已经是渔火点点,星光灿烂。 我们在热烈高涨的气氛里吃完农家乐晚餐。品味银鱼的鲜嫩,土鸡的鲜美,浪里白条的细嫩,更得提一下杨团给我们倾情准备的大闸蟹,时不待人的鲜美。酒刚好,味蕾在欢唱,我们枕着太湖水进入梦乡。 我们下榻的余山岛很小,从整个太湖平面看就如一只鸭腿。莫厘村岱松余山西湾更小,只有27户人家,人口只有五六十人,常驻的只有二十几人,都出去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东湾人口多一点,居住的人约百把人。这是这家民宿老板77岁老母亲告诉我的。她有四女一儿,女儿们都嫁到岛外去了,儿子最小,19岁出门打工,是做厨师的,能做几十桌的大酒席,有了一定积累,五六年前开始回老家做民宿的。他们村还有一家叫余家8号,他们两家生意最好,她家共有25个客房,如果不预约是住不进她家民宿的。大妈77岁了,讲话中气很足,捧着茶杯,站在她自住的院子里,在两棵上百年柿子树下点燃一支烟,说往东走两三里路就是是东湾,后面有橘园、茶园、竹园,还有杨梅山,明天早上去走几步,空气很好的。 我在五点醒了,还是家里的老作息时间。看着同伴还在熟睡中,轻轻把窗帘拉开一条缝,外面一片寂静,湖对岸闪着灯光,露台下的草坪上闪着夜灯。东方还没有发白,只有偶尔有野鸭的叫声。我悄悄回床,继续听着外面的世界。渐渐地,旁边的枇杷树上橘子树上的鸟开始鸣叫了。鸡鸭开始高亢响亮的叫了。后院的狗叫了,那是有游客在走动了。 东方渐渐发白了。同室的戎老师也醒来,大家一起去看日出。我们披衣走过露台,跨过草坪就是湖岸了。老板在湖岸边搭建了一个很大的水上露台,堆放着几顶渔网。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五,“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趁圆月还没有沉入水面,戎老师立马拍照,她的拍照技术实在太棒了,一幅“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美景图立刻分享在朋友圈。 东方渐渐红了起来。湖面也从寂静中醒来,跃出水面的鱼虾和飞过的白鹭、野鸭,让静静流淌着湖有了喧嚣,有了回响万物生命的浪声,这声音犹如天籁一般,演绎着经久不绝的美好与安宁。朝霞染过 天空,朝霞漫过湖面,它不断扩大,不断渲染。大约六点的时候,崭新的太阳带给我早安。 离吃早饭的时间还早,我打算沿着小路向东湾去走走。 一边是山,一边是湖。从西湾走向东湾。光滑的石头路,是很原始的那种路,有一部分是鹅卵石,一部分是小石块。路旁的茶树开出了花,白花黄蕊,即清新又靓丽,那粗壮的茶树枝,告诉我这些都是古茶树。橘子树已经非常的苍老,虽然树上果实累累,那斑驳的树体,随处可见的断树枝,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风霜雪雨,路边还有随处可见的老柳树和老樟树。在写着复兴寺的小屋门口,有几棵百年以上的槐树和柏树。路边的空地上随处种着番薯和各色蔬菜。我时不时停下来拍照片,把这个古老淳朴的小村落留在我的记忆里。这两三里的路上行人极少,就遇到一位大叔,他挑了一担橘子去岸边搭船,他要把橘子去卖掉。这些一辈子劳作的老人,从来都没有空闲的日子。到了东湾的村口,在路口标着:吴中区登山健身步道。沿路慢慢有了居民和房子。大多数的房子还是老房子,偶然几幢新的,都是新建的茶室、农家乐。遇到一位阿姨和一位大叔在湖边的桌边吃早饭,岸边的埠头上摊着一大堆他们埠头摸的螺蛳,他们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树都是橘子树、枇杷树,还有柿子树,阿姨告诉我这些橘子树龄至少都在五十年以上了。这些树和他们这些人一样,已经太老了。阿姨说螺蛳太多了,没人吃,她要送我螺蛳,我婉拒了。 走到最东面,遇见一个露营基地,叫“沐野轻奢营地”。帐篷搭在橘树下,两个小女孩在吊床上玩耍,我和她们打招呼,她们告诉我是从昆山来的,我说为什么不睡个懒觉,是被掉下来的橘子砸醒了吗?她们大笑,这么好的假日,怎么能在懒觉中度过。没有作业没有补习班,对她们来说就是世外桃源。我走到岸边,竖着一块醒目的牌子:我在余山很想你。沿着那长长的登岸步道,一直走到尽头,俯瞰太湖,一望无垠,远处帆船点点,近处芦苇摇曳,一片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我在余山很想你,“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呀。耳边响起杨团长和悠悠的歌声“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太湖真的很美。 我走到了最后一户人家慢慢往回走了。慢是一种从容,慢是一种品质。我在这里体验慢的脚步。记忆如潮汐,忽远又忽近,忽落又忽起,总冲刷着模糊的过去,鸡零狗碎的生活,和磕磕绊绊匆匆忙忙走过的四季。人生丰富而多彩,就如这斑斓的秋季色彩,我们要在生活中品尝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百味,慢慢品味生活的真滋味。 生活究竟在何处?不在于拥有,而在于体验。脚步丈量过的土地、眼睛记录着的世界、耳朵聆听到的声音,都会化作点点星光,照亮我们寻找前行的路。在余山雅舍,这一小院,让多年波荡的心,有一个诗意的栖居,做短暂的停留。 回到余山雅舍农庄正好吃早饭。饭后围桌交流很是入心,虽然每个人的发言简短,但是真诚,还是回到我们这次的起点,走读。阅读滋养心灵,守静拓宽人生。读书是一个反复收获的过程,不分空间和时间,都会让你拥有意外的惊喜。走着,读着,思考着,是一群人在读,彼此有分享、有互动、有促进、有交流,更会有进步。读书让我们拥有智慧。珍惜当下的拥有,用积极的心态好好生活与工作,才是最大的幸福。幸福不是靠缘分,它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是一种状态。幸福只跟自己有关,跟外界外人无关。 我们在意犹未尽中结束分享会,离开雅舍农庄。 我们走过一座城市,不只为旅行的意义,不只为风景的美好,是想要在幽静的古巷中走过,看看那光影下人们最初的生活模样。因为在我们的记忆里,一直住着一个如诗如画的故事。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这次的走读让我觉得是如此充实美好,一种崭新的体验,虽然很快是别离,有着难以散去的伤感,但是记忆自始至终存在脑海。 这是一次洒酣畅淋漓的旅途,这是一次灵魂和身体匹配的旅途,会回忆漫步在苏州,每一个转身就能触摸一段历史,还有那一抹茉莉花香,给秋色添上了浓郁的韵脚,我体味着苏州风雅,在世俗里的细碎声,拥抱藏在时光里的暖。 朋友,秋风乍起,我又会想你。当然我会想起我遇见的这座城,这座岛,我在余山很想你。
晚潮

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去看看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