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客应爱卿
生如夏花之璀璨,死如秋叶之静美。宁波市作协会员,慈溪市作协会
2023-10-31 06:23
浙江宁波
关注
遇见一座城 遇见一座城 第一次来苏州是二十年前带儿子来。第二次是十年前带母亲来。这次是第三次来,是带着自己来,而且有一批志同道合的稻友。这是一场灵魂和身体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旅行,我在期待中美好的时刻就到来了。 第一站金鸡湖和李公堤。在来之前,我特意了解了一下金鸡湖和李公堤的前世今生,否则在一群渊博知识的稻友面前感到太难为情了。读书真好,读着读着,你就多了一份文化自信。就如我们这次走读的发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在金鸡湖岸边,观赏着耸立的高楼,那地标性的建筑“东方之门”,绽放着耀眼的光芒。碧水,古桥,长堤,柳树,古城,还有一群群自由飞翔的白鹭,将独一无二的风景与历史及现代商业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感受到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我们走到明美术馆,馆中正在展示介绍巴黎的各种博物馆。此行日程正好是在举行中法文化艺术周,李公堤文创街区中有各种美术馆,但对于我一个外行真心看不懂什么,对宣传墙上“仰望星空,万物兼明”的八个字是我对明美术馆最深的印象了。 时间过了十二点,有点饥肠辘辘了。杨团带我们去十全街吃面。他说同得兴的面必须要吃,否则就是白来苏州了。这家百年老店在十全街624号,一楼的店面不大,就两间,门面装饰的颇有皇家贵族气派,红底金字的“福”字,和黑底鎏金的招牌,旁边一间是介绍着苏面和同得兴的历史及传承,一间是上两楼的入口,二楼面积还是挺大的,有包厢,有堂食,店内装修古色古香,临窗的位置更佳,能看到窗外古朴的旧墙和见缝插针的角落里种的各色花草,曲径通幽。店内基本没有空位,我们等了一会才有空位。每个人按自己的喜好点,我和戎老师点了杨团介绍的奥油白汤面底,加招牌面浇红焖肉。邻坐的阿东点了苏式爆鱼,含和张法官点了鸡头米炒虾仁的新品面浇。足足等了半个小时,面才端上来,服务员说这还不是最忙的时候。肚子确实饿了,我就大口吃起了面。细细长长的面,韧度刚好,汤清淡鲜香,飘着细细的葱花,加上浇头红焖肉,白、绿、红,视觉效果就很完美了。肉看着油腻,在舌尖上却只留下松软、鲜美,还有一点甜味,我非常喜欢这个口味,感觉味蕾要歌唱,没几分钟,一大碗面见底,我连一口汤都没有剩下。 走往拙政园的脚步非常轻松,美食能治愈人心,更能带来力量。拙政园人头济济,我们看人看景。拙政园500多年内经历了频繁的转手、破坏、修复、改建,园林景物必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值得庆幸的是,中心格局基本没变,没有破坏明代文人园林的疏朗格调。我们是从“兰雪堂”入园,进入“枇杷园”小院,“晓丹晚翠”牌匾下很有意境,窗外是枇杷树,院墙的瓦片上堆着黄色的叶子,我们和那些古装美女一样,留下倩影。穿过“玲珑馆”之后来到“远香堂”“玉兰堂”,人流密集,我们跟随着去了“卅六鸳鸯馆”。再向西,路过盆景园,到“倒影楼”。此时阳光正好,我们到三面临水的“荷风四面亭”小坐,。沿着水路穿过“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然后到了“梧竹幽居”。观完“放眼亭”就直接到 “天泉亭”与大部队汇合。两个小时不到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不过在拙政园再次体验到了不同的空间序列、节奏和虚实变化。由曲折深邃归于开阔疏朗,典雅秀丽的景色,真不愧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经典。 从拙政园到平江路步行也就十分钟吧。看着园门口兜揽生意的黄包车师傅,看着那红棚的有些年代感的黄包车,车身后写着“姑苏小巷游”,我们不约而同选择坐黄包车,每辆20元,价格也平实。乘在黄包车上,路边传来评弹声,马上到平江路了。那家叫聆韵社的苏州评弹社门前,有三个穿着旗袍的女人在对着手机唱着。她们身上的旗袍很应景。这趟出来,我原本也想穿旗袍的,但考虑到走行的方便,最后还是换了休闲服。想着柜子里几十件的旗袍,我可不能当摆设,得物尽其用呀。今天就好好吃苏州美食,回去得好好减肥。 摩肩擦踵的平江路。在如织的人流中不得不缓步行走。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长1606.8米,宽3.2米,水陆并行,河街相邻。青砖白瓦临街而立的店铺,从头到尾的街边美食,有桂花糕、酒酿圆子、鲜肉月饼、梅花糕、大碗茶……。我们跨进一家叫“花容食集”的美食店,高高的木门槛,古朴的桌椅,木栅花窗,和一桌桌的食客。科俊给我们点了桂花小米糕、薄荷红枣糕,还有又甜又糯的酒酿圆子,这酒酿圆子里还加了新鲜的豆腐脑,口味确实不一样,鲜嫩的豆腐脑里渗入了酒酿的香甜,如科俊所言,喜欢这甜甜糯糯的美食,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隔壁的一家苏式菜馆,我们从窗外看过去,几个大姐围着桌子在聚精会神地用专用小刀剔大闸蟹的肉,蟹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关节,用的刀法工具都不同,她们的严谨好像在完成一个作品,古法蟹粉料理是这家店的招牌菜,端上来的成品一定叹为观止吧。这老街里各式各样的美食诉说着苏城里古老的饮食文化。 狮林寺巷东口处,坐着一位卖茉莉花的大姐。我们的茉莉花手串是在拙政园售票处门口买的。沙沙和科俊闻着实在好闻,她们也想买一串。这位大姐的茉莉花朵更大更饱满,她的价格更实惠。她小心地打开花盒,轻柔地串了起来,她穿好了给她们戴上,用愉悦的声音和微笑,虔诚地说:戴茉莉花今生美丽,来生更美丽!通过聊天知道这位大姐已经退休,她是个残疾人而且还患有癌症,靠卖茉莉花补贴家用。她坐在小凳子上,我看不出她的残疾部位,估计是小儿麻痹症,她得的癌症现在药物控制中。她说茉莉花花期有半年,她老公种花,她可以卖半年的茉莉花,因为平江路,因为你们买茉莉花,才让她的生活不那么困窘,你们都是美丽的人。我想这位大姐也是一朵芬芳的茉莉。 平江路河道两旁保留的老房子,没有突兀的铝合金,都是木栅花窗,外墙多已斑驳,攀生出藤萝蔓草。一家叫世外桃源的小酒吧整个墙体被藤蔓包围,随风摇曳的藤蔓神采灵动。江南的匠人心思玲珑,把园林美学发挥到极致。这样的酒吧晚上生意一定好得不得了,青藤蔓蔓,时光冉冉,岁月如流,品酒更是品人生。在静夜的微醺里,定能感受到流淌的古筝和琵琶韵律。我看过秦淮河的夜色,如果说秦淮河的夜色是浓妆艳抹、风姿婀娜的,那么这里的夜色她会像是发髻高挑的少女,她没有秦淮河繁华的桨声灯影,但定会多一份清丽质朴的娴静。每个巷口街角都恰到好处地悬挂有灯盏,灯光朦胧而温柔,淡淡地照洒整条街巷。脚下的石板路面,千百年来被无数步履打磨得溜光圆滑。两侧楼檐斜挑而出,遥对那片流霞黛影。小街两旁的店铺里,不时传出些招呼声,听那吴侬软语,竟如吟诗唱曲一般,令人迷醉。那一灯、一街、一檐、一铺,成就这条古老的平江路经典的印象。 跨过几座古朴的古桥,桥上一群群年轻的姑娘穿着古装,拍着美照。我们继续依河而行,已超过会合的约定时间,四点多了,太阳已被楼顶遮掩,河水里倒影的白云渐渐淡去,此时,自艄公手中流出的朴素桨声,已悄然穿过古桥,渐行渐远,漾散在一阵隐隐约约的琵琶声中。只可惜我行色匆匆,期待下次来看夜景。 遇见就是有缘,无论是人还是城,一见倾心,再见如故。
晚潮
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去看看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