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晚潮#《从山歌寥哉到如是我闻》 昨晚吃饭,听朋友说刀郎新歌《秀红旗》非常好听,回家找出《秀红旗》听了一遍,不是我喜欢的音乐风格,无意中却看到刀郎《金刚经》第一品、第二品短视频。回到QQ音乐里,终于找到了刀郎在2020年用本名罗林做的专辑《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专辑总共收录刀郎12首共32品为金刚经谱曲的音乐,因为对佛教没研究,对金刚经没有什么概念,歌曲的内容没法评价,从音乐角度,刀郎把自己的音乐风格巧妙的和梵音结合,有些味道,因为这个专辑不是平常的流行音乐,听了几首,后面有些风格没有一品、二品来得明显,梵音的味道更重一些,有些感触,说不出所以然。 刀郎用本名对专辑做了介绍,说是为了兑现母亲的一句承诺,用了20年时间才做了这个专辑,算是对父亲的告慰。第一次看到刀郎歌词之外的文字,是以待人,是以待事,二十多年牢记于心,可现刀郎人品,改日喝茶静心听《如是我闻》。 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面市,歌坛炸锅了,一曲《罗刹海市》把各路神仙,牛鬼蛇神,都搅和在一起,非要把这首歌消耗殆尽才善罢甘休。以前我对刀郎的歌说不上很喜欢,朗朗上口的通俗歌曲,高亢沙哑的声音有磁性,有特色,那几年经常有朋友在KTV唱刀郎的歌,印象最深莫过于《冲动的惩罚》。但对《山歌寥哉》我却非常喜欢,专辑里除了《画皮》其他都喜欢,特别是《翩翩》、《未来的底片》、《花妖》、《镜听》,百听不厌,喜欢的不得了,好多都会吟唱。 当年刀郎超越小公举登上榜首,这本来就是一件寻常事,音乐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的人多嘛。有人出于某种利益考虑,自以为是的站在所谓专业制高点上,把刀郎的音乐贬的一无是处,无知至极的结果就是和榜首的亿万粉丝杠上了,君不知与大众做对会是什么后果?口水汇成滔滔江水太可怕了,于是“峰无言、坤无语、那无音、松无影”。从此,新专辑《山歌廖哉》有了免费推广的渠道,效果不要太好。都在圈内混,好与不好让别人去说,何况贵圈那么乱,谁也干净不到哪去。给民众的生活增加点谈资,未尝不可,只是娱乐的同时,给社会民众造成的撕裂,却是不应该看到的。最近也看到有些反击,但一出现就被口诛笔伐,李玟的离世再次把事件推到风口浪尖,估计一时半会歇不下来,该说的话,点到为止吧。 刀郎前些年的《瓜洲渡》从音乐角度看不差《山歌寥哉》,可就是不火,罗刹国的隐喻是否是营销推广的考虑也很难说,如果是营销策划搞的招,出招人怎么也估计不到这招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威力大伤人也伤己,小心被反噬。行业有它自己的运作规则,资本的过度介入,运作规则偏离了艺术本身,就会产生很多问题,社会各个领域也一样,我们都很难避免利益的介入,利益的介入有时候能够推动所处领域的发展,利益介入过度,背离了事物的本身,超过某种限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恰得其反,差不多行了就是这个道理。在公众领域,被作弄的人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发泄不满,于是网爆就出来了,然后就是各种乱象发生。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要有法律和道德去约束,一个偶然事件,很多问题原本可以在过程中去解决,出事之前盲目纵容,出事之后全盘否定,“零容忍”,用一个极端去处理另一个极端,用一个否定来树立另一个肯定,社会就不和谐了。记得有一部电影叫《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具体内容我不记得了啊,但一首歌引发的故事还在延续。 《山歌寥哉》大火、特火、最后成熊熊烈火,刀郎不去“趁火打劫”,却在自己工作室录制短视频,在平台上播出,当今金钱利益至上的业界,这样品格的音乐人不太让人看得懂。不可否认刀郎的才华,当年刀郎的徒弟云朵,唱歌简直是歇斯底里,高音飙到云朵里去,太有特点了。短视频一不小心又把拉二胡、弹琵琶、玩键盘的一群美女捧火了,特别是那个键盘手张旖旎,以后不要太火。 《如是我闻》是2020年发行,比《山歌寥哉》要早两年多,一般大众却是从《山歌寥哉》 认识《如是我闻》,《山歌寥哉》火了一把聊斋,《如是我闻》是否会再次火了金刚经?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