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已被推荐到首页「文娱」频道
#晚潮#欲买桂花同载酒 周勇 记得是2022年上半年,出差到昆山,办完事游了亭林园。见到刘过的墓。亭林园是个大公园,刘过墓就在顾炎武先生像东边的一个地方,后面是一座山。刘先生墓简陋陈旧,像先生的为人,简单,朴素。 刘过生活的年代是南宋风雨飘摇的时候。“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这一点他和陆游很相似,因此深得陆游赏识。可惜的是,刘过本人仕途是不顺的,四次应举考试都是名落孙山,落得布衣终身。 年轻时的他壮志在胸,始终认为南宋朝廷可以一战而扭转败局。而他也屡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他觉得,韩侂胄是可以信赖的一个人。 韩侂胄,宋代权臣。曾经在开禧元年发动北伐。宋宁宗赵扩采纳韩侂胄建议,崇岳飞贬秦桧,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死后所封的申王,改谥"谬丑",下诏追究秦桧误国之罪:"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了主和派,使主战派得到了鼓舞,很得民心。同年五月,宋宁宗下诏北伐金朝,史称"开禧北伐" 这场漂漂亮亮的“北伐”是振奋人心的,得到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人的肯定。陆游年届80了,欣然表示支持,还出来做官。刘过就更不用说了,听说韩要北伐,他十分兴奋,写了好几首激情澎湃的诗词来表达赞美之意,如《清贫乐》: 新来塞北 传到真消息 赤地居民无一粒 更五单于争立 维师父鹰扬 熊罴百万堂堂 看取黄金假钺 归来异姓真王 上阙是说金国已经千疮百孔,底层饥寒交迫,上层四分五裂。下阙是说南宋形势一片大好,领导(韩侂胄)雄才大略,军队雄兵百万。最后,他还展望了北伐胜利后的庆功场面。 韩侂胄过生日,他又写了《西江月》来赞赏韩: 堂上谋臣尊俎 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欤 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 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 不日四方来贺 这首词的意思是,朝堂有能臣,边关有猛将,宋朝北伐,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胜利之后,我们共唱凯歌,看四方来贺。 可惜的是,这个老书生是看走眼了。哪里料到南宋政权里早已人心不古,內贼频出。 陆游也看错了,他和刘过一样坚定地支持韩侂胄伐金。陆游认为金国“中原蝗旱胡运衰”,称颂韩侂胄“身际风云手扶日”。总之,金国国运已衰,中原百姓期盼王师,韩侂胄文韬武略,必能收复中原,建立盖世功勋。 刘过这个人虽然“哈韩”,但诗词功底确实是一流的。尽管韩侂胄没有给他多少官位,压根儿也不会让他涉足军事,可他和陆游一样是坚定的主战派人士。当他明白这一切时,才触发了“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的矛盾心理诸般感触。来看他这首《唐多令》: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 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 能几日 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 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 终不似 少年游 解读一下刘过这首名作词意: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词人作一首词,词人便当场创作此篇。时为八月五日。 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词人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词人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黄鹤矶头早已荒凉破败,老朋友如今还在吗?词人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一名南楼。建于1186年(淳熙十三年)。词人姜夔曾写词《翠楼吟》赞美过,其小序写道:“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 如今,刘过年已半百,登上此楼。联想到二十年前自己少年壮志,如今作为战略重地的武汉等处荒凉凄清,总是泛起隐隐的不安,总是觉得今已非昨。很难有那种挥鞭向北,击楫中流的豪情壮志了。 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南宋朝廷军备废驰,国库空虚,将才难觅,一旦挑起战争,就会兵连祸连,生灵涂炭。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 就在韩侂胄开禧北伐北伐的第二年(公元1206年)这位曾经壮志在胸,始终支持收复河山的爱国词人便郁郁而终了。 嘉定元年(1208年)南宋与金议和,签订了嘉定和议。韩侂胄被杨皇后勾结史弥远准备杀掉韩侂胄,杨皇后当晚让宫中侍卫暗中埋伏,待第二天韩侂胄上上朝的时候将其杀掉,宋宁宗是在韩侂胄死后第三天才得知此事的。韩侂胄的人头和300万两白银被当作囎礼送给金人。 假如刘过还在,不知该作何感想! 反正桂花酒是永远喝不上了。昆山下,他的坟茔业已长出了衰草。秋天,亭林园里,飘荡着若隐若无的桂花香味,或是在安慰这位长眠的爱国词人吧。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