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客_wizqtg
2023-09-04 01:19
上海
关注
已被收录至「晚潮」精选
茶叶,是面子也是里子 陈茂生 喝茶,是每天排第二的要事。早上起床先就着残茶吞一颗降压药片,人命关天马虎不得;接着烧水备茶再看沸水一泻而下、茶叶上下飞舞,此时应有很多感慨;但俗人如我,只觉得有茶的一天开始了。 忘了具体啥时有了喝茶习惯,但一定是进厂不久的那段时间。车间门口有个保温桶,热水管够;老师傅兼“老茶客”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泡茶,沿杯壁吹掉茶末并浅泯一口,看看几个小青年准备工作差不多了,嘟囔几句开始“做生活”。曾暗羡这种“派头”多年。而为茶叶而喜而恼,是喝茶人专有的困惑。厂里老茶客总在茶叶优劣上暗“比”高下,好茶叶自然汤色清澈、口感浓郁,别人看了舒服,自己口中回甘;所以也常常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茶叶,是面子也是里子。 年少不懂世故,得知工友李士贵父亲在杭州工作,开口便是“帮我弄一点龙井茶”。很快,包裹仔细的两袋茶叶交到了手上;钱,一定是给得;给多少却想不起来了。高高兴兴拿回家,周日早上打开,片片扁平、幽香氤氲;一抓两把放在玻璃瓶里,开水一泡就是满满一瓶茶叶,茶味酽苦;父亲看了脱口而出两个字“作孽”后面再跟三个字“太浪费”。获知彼时杭州市民喝茶要凭票,才有了暴殄天物的内疚;由此更知道茶与水的辩证“关系”可以适用各方各面。如今天各一方,很难联系上李士贵了;那时年轻不知其中不易,他若推辞不办也完全有理由,因此尤其记得当年他有点漫不经心又无声无息张罗的模样。 以后乘出差机会,遛弯上了黄山。有熟人指点,到门面简陋如菜市场的“太平茶叶集贸市场”,装满了一书包“产地价”茶叶;价格应该不贵,否则下不去手。到火车上忍不住打开拉链,车厢里立刻飘逸一阵茶香,乘客目光齐刷刷聚焦而来“黄山茶好香哦”。回家后抖抖豁豁给同事领导送了几份,算是挣了点面子;看看剩下的嘟囔着“多乎哉?不多也”,里子不多了。再以后与一群同龄人抢登九华山,山顶有一位老农售卖自家茶叶,看外观实在貌不惊人,只因价格便宜便多少背了点下山。回家一泡,口中芬芳甘冽,沁入心脾;懊恼地大呼“可惜、可惜”买得实在太少。那回就独享面子、里子了。 工厂茶客其实很是讲究的。工余时常听到“茶经”顺口溜:“一杯倒二杯享福,三杯荡荡‘杯屁股’”,意思刚泡的茶水有脏东西,所以倒掉;第二泡茶叶味道尽显,精华全出,又必须浅酌,一口暖胃二口暖身三口“夫复何求”;第三杯“涮涮”杯子,意思意思得了。以后偶有机会看“茶道”,那位小姐姐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套,基本就是这个套路;感觉工厂老茶客很是有见地,话糙理不糙。 家门口不远处有个茶叶市场,门面传统堂皇,一间间茶叶铺面密密匝匝。有的装潢的古色古香、有的就显得平实无华,龙井、猴魁、白茶、普洱……的茶名随处可见;但平素很少看到有人买卖,店堂里通常仅一个老板娘嗑瓜子,或戴手串的老板与几个汉子品茶闲谈。还是走过路过的外行人闲得在为应对房租水电而担忧。 烟雨江南,绿茶天下。至于哪里的绿茶?真很难计较,同样的茶,或觉得清欢怡人或觉得寡淡无味,喜欢与否就是缘分。如今多在网上购茶,有点开盲盒的味道;很多时候还是物有所值的。现在的人讲究,泡茶要用桶装水;其实只要有茶,就是面子、里子兼具的幸福生活。
晚潮
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去看看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