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晚潮#在阿联酋感受“白袍”的热情 孙炜 阿拉伯男人穿的白袍、女人只露出两只眼睛的黑衣,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可能是因着和我们的服装差异太大,对他们总是有一种神秘感和难以接近感,因此,在国内遇到“白袍”“黑衣”时,因着语言不通和服装差异,就“敬而远之”了。 回程在迪拜国际机场登机,我等世界各地的“老外”聚集在一起“通关”,导演带我们走智能通道,轮到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原因,我却不能通过智能通道,一位“白袍”工作人员过来,很有礼貌地用英语说:对不起,请走人工通道。同行的“旅友”都感到惊奇:咋啦!被海关留下啦?有没有事自己最知道:机械故障呗!我真想走走人工通道,领略一下迪拜国际机场人工通道的风采。我这个外行不敢评说迪拜机场人工通道的工作水平,但其工作态度与礼貌,可是无论如何都能体验到。人工通道各种肤色的旅客队排得很长,此时的英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机场工作人员面带笑容,以英语、手语耐心地引导旅客分道而行,我挂在双肩包上的雨伞掉下了,一位“白袍”工作人员赶快拾起送过来,很小的事,却给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走过人工通道,同行的旅友诡秘玩笑:怎么,想留下来做“乘龙”啦! 在阿联酋,导游介绍该国法律规定实行“一夫多妻制”,在饭店看到一位身材魁伟的“白袍”带着两位娇美的“黑衣”在用餐,一看就知道是一家人。我很想把他们一家拍下来,但是,导游说过,未经阿拉伯朋友同意不能对其拍照。当然,这点起码的礼貌中国小学生都知道。我慢慢地走过去,心想应该找这位阿联酋的男青年,问他是否同意让我拍一张他们一家人的照片,我觉得,既然是“一夫多妻制”,那么,男人应该是家中的绝对权威。我用手语表达了给他们一家人拍照的要求,并说明了拍照的角度,阿联酋男青年哈哈一笑:OK!和妻子们摆好了拍照的姿势。拍完照片,我跟男青年握握手,当然不会跟他的妻子们握手,只是笑着点头示意,她们也同样含笑点头。 为我们开车的一个个驾驶员,我不能确定他们一定的阿联酋人,但他们一定是阿拉伯人。我注意了阿联酋的车辆,基本上以日本车为主,尤其是“凯美瑞”。他们的车技都很好,特别是为我们开车冲沙的年轻驾驶员,看起来个个身怀绝技,在广袤无垠的沙丘上,开得出神入化,让女士们个个惊叫,让男士们个个叫好。在沙漠中心的沙丘上,他们停下车让我们拍照,看着一个个大胡子“白袍”青年,我们一行纷纷邀请他们一起拍照,他们都能愉快地接受,在那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当日头呈切线位停留在沙漠地平线上,晚风卷起阵阵黄沙时,阿联酋的驾驶员朋友们一个个和我们留下了象征友谊的合影。 导游问我们:到迪拜来看什么?我们说:看现代化建筑。每天早上五点多,我就起床“偷”着凉外出摄影。东南西北往哪走?往有高楼的地方走,往有一丝绿色的地方走。每每穿越人行线、斑马线,“白袍”司机会主动停车:hello!微笑示意着让我先行。因着出游前同事那句“水比油贵”,我背着相机走进了加油站,加油员工一句:welcome并微笑着示意让我拍摄油价显示器。 远处出现了一点绿色,终于有绿洲了,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绿色常常能唤起摄影的兴奋,因此,我打心眼里高兴,急匆匆地前往。那是一家大型企业,看不出生产什么,只看到大门口有很多椰树。我突然想起前两年去以色列,那里有很多的椰树,还买了很多非常可口的椰枣,阿联酋应该和以色列一样同处中东,在同一个纬度上,椰枣肯定是有的。近之,看见高高的椰树上挂着一袋袋的东西,用照相机拉近了细看:应该是椰枣,因为我在以色列吃过。这时过来一名穿着保安服的阿联酋年轻人,大概是看我脸皮黑,用英语问我是不是菲律宾人。我用英语回答不是,我是中国人。他哈哈大笑:sorry,sorry!并用手语告诉我去拍另一棵椰树,因为那棵椰树更大, 在阿拉伯半岛的每一天,让我感到身着“白袍”的阿联酋青年是那样的热情,虽然没有直接接触阿联酋“黑衣”青年,但是从她们仅仅露出的眼神中,可以感到她们具有讲了一千零一夜故事女神的善良。
晚潮

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去看看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