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弯弦月
阅读、写作、弹吉他
2023-06-26 01:10
浙江绍兴
关注
#晚潮#
光影“艺”生 百年谢晋 ——纪念著名导演谢晋诞辰100周年(上) 戴哲恒 谢塘,地处上虞东北面,与余姚相邻,从古至今,这里走出了众多名贤硕彦,最知名的当数“国家一级导演、当代电影大师、中国第三代导演代表之一——谢晋”,如今连港公路边景观带、灵惠街、谢晋故里滨水广场等场地都设立标识牌——“谢晋故里”四个大字,十分显眼,引人注目。 三月下旬的一个午后,天空下着淅淅小雨,驱车前往谢塘镇晋生村、谢家塘村,去参观几处有关谢晋的纪念场馆,探访那些曾留下他足迹与身影的地方…… 依灵惠街向东走去,在拐入一条小路后,来到晋生村宋景自然村,在众多大小高低的房屋群之间,一座黑瓦白墙、古色古香、风格迥异的二层混凝土结构楼房便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谢晋故居,由谢晋于1999年在自家祖屋的一块地基上新建,整整一个世纪前的中华民国十二年农历十月十四日(公历1923年11月21日)他诞生于此,在“血地”建造此房屋,这不仅是谢晋为怀念祖辈、父母,也是他心怀故土、情系桑梓的重要表现。 谢晋老乡、国家一级作家顾志坤前辈在《一代名导——谢晋故居》一文中,这样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幢老宅是他生命的发祥地,他的辉煌人生的第一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来到谢晋故居前,最先吸引我的是,一块黑底绿字的“谢晋故居”匾和一幅红底黑字的对联:“春满人间福盈门,岁至天地人增寿”,分别悬挂于大门上端和固定在大门上,其中匾额由“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艺术家”之称韩美林题写,大气磅礴,他是谢晋生前挚友,曾数次来上虞谢塘,坐落在曹娥江畔中华孝德园内的“舜耕群雕”(巨型石雕)便是他的杰作。 另外大门两侧还立有一对花岗岩抱鼓石,大门底下的地面则铺设着数块大小不一的石板,除大门底下外,其它前院天井、侧楼天井两处位置也有。 步入故居,左侧有个拱门,穿过拱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天井,天井虽小,但构造的却相对集中,有小型的水池与石桌、低矮的假山、两只对立的石狮以及紧贴西山马头墙的歇山式亭子,还有四块各式图案的雕花石窗置于墙面,颇有江南园林之风格,但唯独缺少树木花草,可以看出,此房屋在建造时极为讲究,设计采用老式传统风格,整体建筑独特且精致,游赏前院天井,拾级而上,向前廊走去,来到座楼,抬头一看,廊下上端位置悬挂一块书写“东山谢氏”四字的匾额,落款是有着“二十世纪书坛泰斗”称誉的沙孟海老先生。 虽说是一块普通的匾额,简单四个字,可常言道:“树有根,水有源”,从中蕴含着谢晋纪念祖先,不忘根的情怀。 不仅故居,同样在谢家塘村的老宅室内墙面上也挂有一块“东山谢氏”书法条幅,不过那是由书画大家、与张大千齐名的全才大师谢稚柳先生题写。 追根溯源,谢家是谢安的后裔,相传南宋咸淳年间,东山谢氏第33世孙谢珸,由始宁东山迁居五都谢家塘,聚族而居,繁衍后代,因谢塘地处夏盖山东面,故以后族谱也称《盖东谢氏族谱》。 按族谱排序,谢晋是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的第53世孙,《盖东谢氏族谱》(肃八支)对此这样记述:“镇方,又名晋,号肥捷,行清十九,民国癸亥十月十四日生”,名字中的“晋”,指东晋,“肥捷”,指肥水大捷,两个字词均与谢安有着密切关联,而取这名字,就是为纪念先祖谢安,丛中有着较深的含义,而且他与大弟谢治方也是族谱中有记述名讳的最后一代(辈)人。 一代名相谢安生前曾隐居东山长达20年,死后也葬于东山,成语“东山再起”的典故源出于此。据说,谢晋生前回乡,都要前往上浦,登临东山,拜谒那位令他无比仰慕的祖先谢安,并在东山拍照留念,而2008年春节,也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那一年,他85岁。 故居在建成十年后的2009年10月28日,也就是谢晋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经修缮并正式对外开放,次年2月1日被公布为“上虞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十余年来,也先后被命名为上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等,目前座楼一层坐起间已辟为谢晋生平艺术展,墙面上的数块展板,带我们领略谢晋的生平事迹与艺术生涯,中间还陈列着一尊谢晋的半身雕塑,神态表情,可谓栩栩如生,供游客们瞻仰,旁边摆放着一些桌椅茶几,坐起间后面是侧楼,它的一层是餐厅,外侧连通廊,再往里走,是一个小型的侧院天井,天井内分别有一口小井,一条石凳,接着往北走是一间灶房,砌有一口老式土灶,由于是仿古建筑,整幢房屋内有几扇门并未安装现代式的钥匙锁,而是使用旧时“盛行”的门闩杠。 参观一楼后,踩着那平坦式的楼梯,便来到侧楼门廊,站在门廊,向西望去,“虞北孤峰——夏盖山”一览无余,且尽收眼底,之前我曾阅览过《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谢晋》(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坏画第一辑),书中有一篇幅这样写道:“夏盖山有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竹子,在童年的谢晋看来,那就是他儿时的乐园和天堂”,1993年盛夏时节,他还邀约家乡几位好友,攀登此山,回忆过往,“我常常和小伙伴一起跑到夏盖山上去玩”。 侧楼门廊,也是一条过道,南北向分别是一大间书房、两间卧室和一卫生间,南侧的书房面积很大,十分宽敞,东西两侧的墙面处摆放着两排高大的书柜,只见书柜中存放着许多书籍、报刊与杂志,这应该是谢导生前使用过的,也是他数年收集珍藏的资料,且每一书架上,均分类标注,仅凭这一点,可以看出谢晋是位细心的人,众多资料,都分门归类,进行标注,以便下次翻阅查看。 靠窗处有一张书桌和两三把椅子,当然这些实物,不过只是简单摆设,因为这幢房屋,自建成后谢晋与家人在此生活居住的次数较少,一旁的墙面、书架上挂置与摆放着大小不一的照片,有彩色、也有黑白,都留存他生前那深思、忧虑、喜乐、欢笑等诸多表情,不仅书房,还有卧室、楼梯旁的墙面上,这些都是谢晋在不同时期所拍摄的个人照、全家福,还有一张结婚照,这对家人而言,十分珍贵,且很温馨。 门廊中间与北侧分别各有一间卧室,一间主卧,另一间客房,最尾端的是一个卫生间。 出故居大门,紧挨右侧的是谢家台门,也称“老当台门”,清代建筑,原由门楼(屋)、大厅、座楼和东西厢楼建筑组成,共有五间五进规模,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庭院式传统民居,也是旧时标准的“大户人家”,由于年代久远,现今它的整体已历经多次修缮与改建,难以想象昔日样貌,唯有仅存的门楼(残缺部分)与天井大院,述说着它旧时的辉煌,可以肯定,这是谢塘一地为数不多的豪宅,目前台门内仍居住着不少谢氏宗亲,这是谢晋的祖屋,也是他的出生地,想必晋生村名称就是这么由来,谢晋生前去过祖屋几次,与宗亲们交谈闲聊,而且每次流连忘返。 当谢晋出生时,谢氏家族从始宁东山迁居盖东谢家塘已过去六百多年,六百多年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谢氏家族依然算得上是上虞名门望族,谢晋的祖父谢佐清,晚清人,是当地的贤达人士,也是家族中颇有威望的人物,他的职业是教师,曾在绍兴大通学堂执教,与光复会骨干徐锡麟、秋瑾成为患难之交,后又在谢塘创办陈留小学,虽说谢晋出生时,祖父已年近五十,但从小就受到他的教育,可以说祖父是他人生的启蒙老师,所以无论传记,还是画传,都说谢晋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打开潮新闻参与讨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