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编者按: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提速,“三省一市”有哪些新趋势、新动向、新举措?天目新闻推出#长三角观察#栏目,为您深度解读一体化进程中呈现的亮点。
继安徽省在1月16日出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后,时隔两月有余,一份“市级”层面的方案面世。方案从对接中心区、建设区域重点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合作等板块,全方位展示了安徽阜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的规划。
一体化的“阜阳方案,背后,其实是一座新晋高铁城市的发展雄心。
因高铁而生的城市
阜阳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显示,这份长三角一体化的地方版方案,实施的前提是高铁全覆盖。由此,就如何深化与长三角中心区域的合作也有了更多现实保障,因为无论是区域分工、产业转移,还是提高区域通联水平,这些层面的合作都与交通的便捷性直接相关。
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兴的城市,往往都与历史机遇有着莫大关联。以河南省会郑州为例,从京汉、陇海铁路交汇处的小小郑县,到如今的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内陆开放高地,郑州的每一步发展都和铁路密不可分。
2019年12月1日,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段、郑州至阜阳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天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此后,阜阳铁路网通达辐射9个方向沿线城市群,成为安徽省仅次于省会合肥的第二大高铁枢纽,并且成为连接中原、长三角地区“米”字型结构的重要节点。
交通的提速变相缩短了物理上的距离,无疑直接让一座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大增强。在此基础上,这份地方版的长三角一体化实施方案中,关于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谋划就有了现实基础。
天目新闻记者注意到,依托高铁全覆盖的有利条件,阜阳市将进一步打造国家综合物流枢纽载体城市,大力发展机械电子、绿色食品、现代医药、精细化工、再生资源利用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成为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方案中进一步提到,阜阳将以融入长三角通勤圈、高效对接中心区为导向,加快推进一批重大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打造链接长三角与中原城市群的交通节点城市,进而提升阜阳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阜阳虽然在迈入高铁时代上相对较晚,但阜阳正致力于打造快捷便利的铁空联运模式,建立铁空联运“直通模式”,实现“零换乘”无缝对接。
这份方案还提出了阜阳的下一步目标。以2035年为节点,一体化的机制体制要高效运转,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产业分工与互补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而最直接的是,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
身处政策交汇点
方案还提到了一个特别的说法,“打造长三角联通中原经济区的开放枢纽”。此前,有关“开放枢纽”的提法,在公开报道中大多与上海相关。
天目新闻记者梳理相关报道发现,去年12月1日,在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专门提及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以衢州为例,作为浙江唯一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的设区市市,市委书记徐文光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表示,区域开放是最大的改革,而融入长三角又是这项改革的重点所在。他又提到了“大花园的核心景区、大通道的浙西门户”,言下之意,交通一体化是融入长三角的基本保障,生态环境则是衢州要发挥的最大优势。
被中央点名的阜阳,更是身处特殊的政策交汇点。
从现实来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中原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在安徽北部交汇,而阜阳是交汇区内人口最多的城市。
人口原本是阜阳的一大优势。阜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阜阳市常住人口总量为825.9万人,人口总量居全省第一。作为安徽人口第一大市,近年来,阜阳庞大的人口消费红利持续释放,为城市发展注入持续动力。据统计,2019年阜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次于合肥、芜湖,位居全省第三,达1082亿元。GDP增速达9%,快于安徽全省平均,经济总量从全省第六跃升至第四位。
如今,阜阳境内五座高铁车站的设立,向南与合肥,向北与郑州,“同城时代”正式开启;而与长三角的5小时通行圈正式形成,当地居民的出行成本也将大大降低。高铁的全覆盖,还为阜阳的人力资源供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别是伴随着沪苏浙“腾笼换鸟”进程加快,阜阳的一些配套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更多人才也将随着一体化进程涌向阜阳。
为进一步释放一体化进程中“人”的作用,阜阳在民生领域也必须同长三角中心区域相匹配。天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份阜阳版的长三角一体化行动计划里,民生领域的合作被单列一块。抛开与长三角中心区域的差距,阜阳首先提出,要在与“人”息息相关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升与长三角中心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