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沈蒙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应引导孩子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今年9月。清廉浙江建设推进会上,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能叠加成国家的进步;每个家庭创造的价值,能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家训是家风的载体。浙江百姓自古传家训重家风,积淀了丰厚的家训资源,代代相传:在古越,有大禹的“公而忘私”,也有越王的“胆剑精神”;在南宋,有岳飞的“精忠报国”、也有陆游的“忧国忧民”;近代以来,浙江群英荟萃,他们的家风家训富有鲜明的革命精神……
家训,不仅记录了家族的兴衰故事,还凝聚着历史与智慧。一个词,一句话,言简意赅地述说着世界是什么,人生该如何。浙江家风家训深受儒家文化浸润,深受浙东学派为代表的浙江学术思想的启迪,既具备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基因,又带有鲜明的浙江特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骄傲’“浙商风云人物”体现出浙江优秀家风家训的时代传承,成为“两富浙江”“两美浙江”的宝贵财富。
浙江学术界对此有更深层次的研究。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7年来,是梳理浙江历史文脉、弘扬浙江精神的重要载体和金字招牌,享誉海内外,多年前就曾组织专家研究并出版了系列专题研究,成果包括《浙江历史名人研究》专题,以及《浙江望族家族史研究系列》《浙江家谱总目提要》等,影响深远。
据资料统计,浙江的家谱、宗谱至少有五千种以上,其中家训遗存主要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是世家大族、官宦门第的家训,如吴越王钱镠钱氏家族的《钱氏家训》;二是耕读传家、书香门第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的家训,如“诗书传家”的《范氏家训》;三是普通家族、家庭经由族谱或庭训传承下来的家训,如以孝义闻名的浦江郑义门家训。
浙江古今名门名家的家训,还包括以孝悌之精神治家的陈郡《谢氏家训》;要求子孙“和”“孝”“规”“学”“义”的琅琊《王氏家训》;强调“孝父母、敬长上、敦友于”的吴兴《沈氏家训》;“耕读报国”为精髓的《叶氏家训》;“重文崇智、尚俭倡廉”的《刘氏家训》;“不重功名利禄、重勤奋治学”的《俞氏家训》;“勿欺心、勿负主、勿求田、勿问舍”的《蒋氏家训》等等。
近年来,修家谱、理家训的风气在全省各地悄然兴起,各地建起的家风家训馆已有150多家。早在2013年,杭州学军中学就曾布置过一份寒假实践作业,让同学们去寻找自家的家训。不少同学找到的家训都传了三代以上。有一位陈同学的家训是“饮酒随量,不可过度,以灭德丧仪”。爷爷告诉他,清朝时,家族里曾有对兄弟嗜酒成性,最终死在狱中。家族就此立下家训,以示后代。陈同学说现在亲戚聚会时,喝酒都是点到为止。
今天起,浙江省社科联与本报联手推出浙学少年团第四季“文化寻根——约会古今名门家训”系列,将聚焦10个浙江古今名门望族的家风家训,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家训文化,通过寻访、研习、传播、传承优秀家训,向年轻一代倡导从小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期和大家一起先走近钱氏和谢氏。
此次活动作为浙报集团发起的“浙江省中小学生文化寻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进入中小学校的全省性竞赛项目。
快来报名加入浙学少年团
此次活动的具体参与方式,将延续前三季“文化寻根”——约会古今大先生、约会千年古村落、约会江南经典老行当的做法。
●第一阶段:投稿报名:即日起至2022年11月底
成长读本定期发布约会古今名门家训的寻访指南,大家可自由学习和寻访,写写你心中的名门家训,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升学宝”,点击底部菜单“议百分”,选择“阅鹿书院”上传图文作品。
●第二阶段:现场体验营:2022年12月
从学生投稿中,我们将优选出100人左右,组成浙学少年团,有机会在节假日免费参与现场体验营活动,实地寻访这些名门家训,感受历史与传承,完成一份研学报告或录一段解说诵读视频。
●第三阶段:专家云点评,2022年12月
浙学少年团的研学报告,我们将请省内著名学者专家在特定时间走进线上直播间,对学生研学报告集中进行云点评,对评出的优秀作品将颁发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