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新闻·钱江晚报评论员 项向荣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食堂因向社会开放引起关注。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这里原来只在工作日对该区域内入驻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开放;如今,这个食堂在周末两天,面向社会开放,以成本价出售。11月2日开放当天,就有五百多人来就餐,比平时就餐人数多一倍多。
实际上,全国各地已有数起“政府食堂向社会开放”的先例。比如江苏扬州市政府西大院内部食堂,今年清明节前就出台文件规定,在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三个节假日期间对外开放,以解游客吃饭之忧,我省的衢州市政府食堂也出台了类似政策。
更早的,从2013年起,福州市东部行政区第三机关食堂持续对社会无门槛开放,个大料足肉鲜汁多的肉包也成为了福州的“网红”,食堂甚至只好多次加码限购,“每个人只能买6个了”。
为什么要对外开放政府食堂?对此,余杭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解释道,该区域附近,人流量较大,而就餐点较少,作为政府后勤保障机构的一馆三中心食堂,理应承担起便民服务的责任,与市民共享资源,这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的确,政府食堂或者停车场等资源,本身就属于公共资源而非行政专用,将其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城市公共服务的空间将有效扩大,并促进资源利用率提高。
我们还关注到,这类的新闻往往受到比较多的关注。过去,因为一堵莫名的隔阂之墙,很多人对政府机关食堂常常有超出实际的臆想,机关食堂“补贴制度”“内部福利”的揣测之声非常流行。
但是通过普通百姓走进政府食堂,与公务员同吃一锅饭菜,让普通百姓吃上政府机关食堂的饭菜,就能揭开机关食堂的神秘感,使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我们的政府。
也正因此,开放机关食堂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为民着想”,拓展了城市公共服务空间,更是拉近了政府机关与普通民众的距离。
据悉,余杭机关事服中心还正着力于促进停车场、厕所、电瓶车充电插座等资源的共享。我们希望,政府部门的这些开放之举,能够引领带动更多的机构部门参与其中。
比如,是否有更多的政府机关开放停车泊位,更多的职能部门公厕对外开放,更多的高校对外开放体育场馆。这些事情看似细小,其实它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又密切了党群关系,提高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为人民服务不只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而是需要政府部门将其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开放政府食堂的价值,不仅在于给公众提供便利、缓解城市公共服务压力,更在向外界传递公共管理中政府和群众一家亲的态度。
编辑:陈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