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9日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向他们以及广大援外医疗队员致以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
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医生均来自嘉兴
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于2022年6月11日赴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的友谊医院,开展为期18个月的援非医疗工作。医疗队共11名队员,除翻译外,均从嘉兴选派,包括神经内科、眼科、妇科、外科、眼科、针灸科、检验、麻醉、药剂等专业。
克服医疗条件简陋等困难 全身心投入工作
“这里的医疗条件与国内无法比。”医疗队队长王宝祥告诉记者,受战乱影响,当地条件十分恶劣。在前几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的努力下,医疗情况采有所改善,许多停诊多年的科室又重新恢复,但疟疾等疾病依旧肆虐。医院的环境设施陈旧、有些损坏严重,部分国内常见的药品和器械在当地也是“奢侈品”。队员们深感责任重大,克服语言、工作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记者了解到,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医疗队会免去其诊疗费,有时还会赠送一些药品,得到了患者和院方的一致肯定。同时,医疗队对华人华侨开放了7天24小时无休门诊,给予同胞无限的温暖及依靠。
承担友谊医院主要诊疗任务 门诊量屡创新高
在为期一年半的援非医疗工作中,队员们将承担友谊医院的主要诊疗任务,通过临床带教、手术演示、举办讲座、开展抗疫宣教、防控指导等各种形式,为当地提供大量医疗物资,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为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截至2月10日,共完成门急诊16675人次、手术476台;实施辅助检查2950人次。目前,医疗队日门诊量70~100人次,并屡创新高。与此同时,积极配合中国驻中非大使馆的各项工作。开展数次义诊活动,为孔子学院、华人华侨举行科普讲座,为华人华侨提供24小时无休服务,收到锦旗、表扬信10余次。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医疗队积极开展新项目,向中非同行现场传授技能及开展学术交流。
浙江55年来出色完成援非医疗使命 医疗队深受总书记回信鼓舞
浙江省自1968年起,先后承担了向非洲国家马里、中非和纳米比亚派遣医疗队的任务,迄今已整整55年,累计派出医疗队员1237人次。其中:援马里医疗队始于1968年,共派出28批894人次;援中非医疗队始于1978年,共派出19批287人次;援纳米比亚医疗队始于1996年,共派出14批56人次。援外医疗队出色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得到多方高度赞誉,11次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1人次获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人被商务部授予“中国援外奉献奖金奖”,363人次被受援国政府授勋。
春节前夕,队员们决定向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并致以节日问候,没想到能得到总书记的回信,队员们表示,“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援非事业的关心和鼓励,总书记的回信将时刻鼓舞我们,以红船精神为引领,以高水平展现中国医疗风采,以高标准凝聚起强大合力,在此次援外医疗工作中交出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