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连云港一未成年女孩疑吸食“笑气”身亡 这种气体到底有多“毒”

    天目新闻 记者 于瓅 李沐子 钱江晚报记者 马庆隆2023-02-10 00:03全网传播量5.4万
    00:00
    00:00

    连日来,连云港一未成年女孩在酒店疑被3名男子胁迫“吸毒”致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悉,女孩死前可能曾吸食“笑气”,目前涉案的三名嫌疑人均已到案。随即,“笑气”这种化学气体,再度被推到大众眼前。

    虽然国家对于这种气体的销售流通管理有着严格的限制,但实际上,“笑气”依旧可以从市场上的一些隐蔽角落廉价获得。

    一口“笑气”后被卷入危险的“快乐星球”

    吸食“笑气”早年源于国外,近年来,常出现在国内一些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并被当作毒品替代品,俗称“打气球”。

    “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如用于发泡奶油,因此又被称作“奶油气弹”。同时,它也是一种医用麻醉剂。

    2018年的一天,在浙江某城市念大学的烨笛(化名)同几个朋友到当地酒吧玩,酒过三巡,在酒吧的轰杂声中,一个朋友突然从衣服里拿出一个类似奶油瓶的东西,“当时我问‘这是什么东西’,他说‘你尝一口就知道了’,没有多问我就尝了一口。”而这一口,却将烨笛拉入了一个灰色地带。

    “当时就感觉非常上头,整个人都要懵过去了。”随后,烨笛又接触了几次“奶油瓶”里的东西,才知道这里面装的是一氧化二氮,圈子里的人叫它“笑气”,“确实,能让我感觉到刺激,也让我有‘快乐’的感觉,我们当时喜欢叫这个事‘快乐星球’。”沉迷于“快乐星球”,也仅仅只需要这一口。

    烨笛回忆,2018年后自己开始和朋友一起断断续续购买和吸食“笑气”,直到2021年夏天,将最后一次购买的“笑气”吸食完,就再也没有碰过。

    “中间戒过一次,但边上有朋友吸,就又开始吸了。”在吸食“笑气”这期间,烨笛明显感觉到身体上出现了一些变化,“记忆力差了,反应也慢了,这些是最直观的感受。”最终让烨笛下决心戒掉“笑气”,是一次濒死的吸食经历。

    “那次‘打’的最上头,直接打晕过去。”烨笛犹记得,自己躺在床上眼睛一黑就昏过去了,“大约过了有10秒钟左右,才慢慢醒过来,当时觉得自己要进入到死亡的边缘。”等回过头来,烨笛开始害怕那种感觉,“最猛的时候 ,可能一晚上要打600个小罐,一个‘奶油瓶’一般一次可以打进3个小罐,有时候这3个小罐就是一口的事情。”

    1.jpg

    烨笛提供的“笑气”照片 图片来源:受访者

    “笑气”存在明显的成瘾性以及危害

    记者从多位留学生处了解到,国外对“笑气”的管制更为宽松,目前仍能通过社交软件购买到,而由此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小视——2017年,留美女生韩梦溪的一篇自述《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曾让这种气体受到广泛关注。这篇自述里,作者透露了在美国过量吸食“笑气”后,自己无法站立行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上海市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一病区李玉娜曾在《笑气的利与弊》一文中提到的,生活中一些人将吸用“笑气”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这背后潜藏的是“笑气”滥用的危险,可导致躯体行动迟缓、共济失调、触感消失、精神失常、瘫痪甚至死亡。

    “与传统毒品相比,‘笑气’的躯体成瘾性实际上并不强,但很多人在接受治疗后复吸的概率很大,主要是因为它的精神成瘾性难以根除。”浙江省戒毒研究治疗中心的实验室主任张惠芬曾告诉记者,他们此前曾做过一次实验,让小白鼠吸入“笑气”,结果与很多新型毒品在小白鼠身上试验的结果一样,小白鼠很快出现昏迷状态。

    刘惠芬所在的实验室主要就是测试各种毒品的成瘾性和分类,对于“笑气”,刘惠芬表示,虽然并没有成瘾性的实验测试在做,但社会上的一些情况和案例,已经说明这种物质有相应的作用。如果实验再做下去,可能需要分析“笑气”跟传统毒品有哪些类似,因为目前已经发现了“笑气”会成瘾的机制。“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去用,那肯定是有成瘾性了,而且吸食频率越高,就是成瘾性的表现。”

    “我们一直在说,躯体依赖不太可怕,早一点治疗也能解决。但问题是精神上的成瘾很难去掉。”刘惠芬说,目前国内外主要都是研究解决如何除去精神上的成瘾性,也就是降低复吸率的问题,然而这一点很难实现,“复吸率很高。”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麻醉科主任王宏伟也告诉记者,在目前的医学研究中已经发现,一氧化二氮会消耗人体内的维生素B12,造成贫血和神经损伤。“一氧化二氮会消耗身体内的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一种营养神经的物质,长期缺乏会使髓鞘病变。”王宏伟还向记者详细解释了过量吸入一氧化二氮对身体造成的损伤,他说,髓鞘位于神经轴突旁,主要起到运输神经递质和营养物质的作用,髓鞘病变最终就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一氧化二氮还会引起血流减少,人体可能出现功能性问题。“另外,人体内的许多酶都需要维生素B12的参与,体内缺乏维生素B12会影响酶的活性,可能会对DNA造成损伤,存在致畸的可能性。”

    事实上,我们国家在对“笑气”的管理上,确实非常严格——2015年,“笑气”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监管,具有麻醉作用,吸食可能引起高血压、晕厥,甚至心脏病发作等症状。2016年的世界毒品调查报告显示,“笑气”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流行滥用药物。此外,根据应急管理部等十部门最新发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22年调整版)》,“一氧化二氮[压缩的或液化的]”也被归类其中,序号2561。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2年调整版)》

    有资质并完成备案是被允许流通的

    在被用于非正常途径之外,如上所说,“笑气”常用于医学麻醉和食品加工,只要符合相关资质、完成登记备案,是允许在市场上流通的。

    在杭州从事咖啡行业多年的商家陈超(化名)向记者透露,小分装瓶的一氧化二氮在海外市场很流行,自己曾经就是某海外品牌的代理商,“以前很多咖啡店会用一氧化二氮来提高奶油发泡速率,用于制作雪顶咖啡等,如今很少有人用了,更多店家更愿意使用传统的打蛋器。”

    由于一氧化二氮的弥散速度比较快,在空气中会被快速稀释,奶油打泡中的用量也不是很大,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陈超介绍,“笑气”这几年之所以淡出咖啡商的视野,一个原因是相关部门近年来监管得很严,“进多少货、卖给谁、用于什么……都需要严格登记备案,只能卖给面包店、咖啡馆等商家,个人是不能购买的。”另一个原因则与市场选择有关,“现在可能只有销量很高的连锁咖啡店会定期购买。”

    王宏伟曾向记者介绍,临床上使用的一氧化二氮,一般都来自医院的供气中心,每家正规医院都有这样的供气中心。目前一氧化二氮作为麻醉剂的使用量已经减少了,但在一些口腔手术和分娩镇痛时确实仍有使用。使用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一氧化二氮不是一种很强的麻醉药物,麻醉效果有限;二是它有可能会对患者的心脏、肝脏、肾脏产生一定的影响。

    杭州青上矫正齿科门诊主任徐达也向记者介绍,“我们医生是需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提供给代理商,他们才会给我们提供‘笑气’,牙科中主要应用在镇静方面,因为有些成人和儿童看牙时会紧张。”

    徐达说,医用“笑气”并非纯“笑气”,且用量方面需要按照中华口腔医学会的标准进行使用,“更重要的是医生需要经过培训,并获得‘中华口腔镇静镇痛专委会认证证书’,同时还要在临床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才可以在临床上使用‘笑气’麻醉。”

    受访者朋友圈“笑气”卖家截图 图片来源:受访者

    换了“花名”穿了“马甲”,销售更隐蔽了

    由于此前出现过数次因滥用“笑气”而导致的不良情况以及舆情,各地对于私自买卖“笑气”的问题,都对相关方面进行过严厉的打击和管理。但现实中,由于买卖双方交易隐密、买方真实用途不可控,“笑气”长期游荡在灰色地带,难以被实时管控。

    2月9日,记者表示希望通过烨笛联系到此前售卖过“笑气”给他的卖家。烨笛尝试联系后表示,这些卖家的账号已注销或已非好友。烨笛介绍,前几年“笑气”管理不严格,购买“笑气”不是一件难事,“我们一般都是在社交平台上购买,卖家会自己开车来送货,后备箱里一箱一箱装着,便宜时两三百个小罐一箱大概200元,后面大概400到450元一箱。”烨笛称,当时只要卖家没有睡着,24小时都可以购买到。

    但现在,市场上真的买不到“笑气”了吗?

    记者用“笑气”尝试在线上购物平台搜索,确实已无法搜索到相关物品。但在输入“奶枪”“气”等关键词后,会搜索显示出“奶油枪二氧化碳小气瓶”、“咖啡气瓶”等字样的产品。此外,还有商家会标注为“氮气”。记者随机在其中一家商家询问“个人是否可以买”,对方表示需要就可以买,记者向其确认是否是“一氧化二氮”,得到了商家肯定的回答。

    陈超不清楚这其中部分商品是否是改头换面的“笑气”,但他肯定这些商家所称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并不能用来打发奶油。

    与商家的聊天记录截图

    除了电商平台,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一氧化二氮”,也能很快找到相关商家。

    记者随机点开一家广西厂商的推广信息,加上了客服微信,在记者说明仅少量购买后,客服回复:“联系代理商,我们不零售。”随后,对方向记者提供了代理商的微信,代理商通过记者好友申请后,表示可以直接在微信上向他购买。

    一盒10支的价格仅为35元

    记者还联系上了一家特种气体厂商,其负责人黎经理介绍,“正规厂家对一氧化二氮的生产销售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我们只会销售给医院等机构,不会卖给个人。但我们也知道,在夜总会等场所会有人用小分装瓶吸食。”

    据黎经理介绍,这种小分装瓶通常只有子弹头大小,如今还会在某些地下市场违规销售。

    非法买卖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随着我们国家针对“笑气”的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强,与“笑气”相关的判决案例也已经有相当数量。

    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6月6日,浙江省丽水市中级法院判罚了全国首例经营“笑气”入刑案,以非法经营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伍万元。截至发稿前,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笑气”和刑事案由作为关键词检索,共检索到85篇文书。

    那么,买卖“笑气”又将会承担何种责任呢?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记者,目前“笑气”已经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因‘笑气’在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管制范围内,未经许可不得生产、售卖。”但付建提到,目前来说“笑气”在医学上认定为化学品,而非毒品。

    付建表示,私人售卖“笑气”属于非法经营行为,依据《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可对行为人予以行政处罚,若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个人购买“笑气”用以吸食也属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使用危险物质的,可处拘留处罚;若是经营此类危险化学品则需要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否则也将涉嫌非法经营。

    如今,烨笛戒断“笑气”一年多,也彻底脱离了那个圈子,“之前还会看到卖家发朋友圈,现在管理严格了,所以没再看到过。而且,我也更不敢再接触了。”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