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热度不减。
2月7日,这部被网友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天花板”的电影作品上映第17天依然高居上映影片榜首。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该片已获得超过34亿元的总票房,截至2月7日上午11点30分,当日综合票房已超1000万元。
同时,对电影情节及所含科学知识的好奇与解析,也不断在多个网络平台涌现。
太阳演化末期,地球将会发生什么?如果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流浪地球”的方案是否可行?作为一名天文学家,成为科幻电影的科学顾问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天目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影片科学顾问之一苟利军。
苟利军 受访者供图
太阳演化末期,会经历什么?
茫茫宇宙,所有星球都有生老衰亡的生命周期。影片的大背景中,太阳急速老化膨胀,人类亟需为地球寻找到安全的新环境。
现实中,未来的人类会遇到太阳老去的境况吗?苟利军介绍,根据天文学家研究,太阳的生命周期在100亿年左右。目前,太阳已经存在了45亿年,处于主序星阶段,如果以人类作比喻,就相当于人的青壮年时期。
“太阳进入衰亡阶段,那是几十亿年后的事情了。” 苟利军说,那时,太阳会经历系列演化,首先进入为期十亿年左右的红巨星阶段。
太阳是一颗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的大火球。在红巨星阶段,太阳上的氢、氦会逐渐燃尽,最后经历爆发,“随着能量释放,太阳大气也将不断膨胀。但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承受压力较大,向内坍缩,最终可能演变成致密的白矮星。” 苟利军说。
电影中,“氦闪”的发生,让地月面临巨大的危机,也是人类决定让地球“流浪”的关键。
氦闪是太阳上氦的剧烈燃烧,导致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地球无法承受。苟利军表示,现实中,只有在红巨星阶段,氦闪才有可能发生。假如那时地球还存在的话,受太阳影响,地球不再适合生命的生存。而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也将面临与地球一样的宿命——最终可能被膨胀的太阳吞噬。
“不过,我们距离太阳的衰亡阶段还有五六十亿年之久。可以放心的是,当前,电影中的场景不会发生。” 苟利军说。
《流浪地球2》剧照
引爆月球、流浪地球,有可能吗?
影片中,月球的存在,干扰了地球的“流浪”步伐。最终为了避免二者相撞,人类决定把月球“炸掉”。
凭暴力炸月球,这可能吗?
苟利军透露,为了让“地球逃脱月球”,编剧最初曾构思直接向向月球发射炮弹,加速月球自转解体。但他计算后发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发射数千万颗超高速弹丸才有可能实现,“需要的炸弹非常多,不太现实。”
最终,人类把这些核弹布置在月球上一座巨大的环形山中组成阵列,让能量更集中,通过精确引爆,引发月球核心的聚变,继而炸毁月球,“即使如此,其核爆效果也是经过了夸张的,现实中炸毁月球所需的能量远大于此。” 苟利军说。
甩掉月球后,地球就能顺利流浪了吗?苟利军表示,现实中依然不太可能发生。假如未来有一天人类遇到了太阳系环境危机,选择搭乘飞船离开的方案更现实。
现实世界中,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宜居的系外行星。“1992年,人类发现了第一颗系外行星,1995年发现了类似太阳系周围的行星,至今,一共发现了5000多颗系外行星。”苟利军表示,转移人类,也需要更强大的载人飞船技术,而目前人类只实现了载人登月,如果找到了宜居的系外行星,人类必将经历漫长的飞行,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系外行星是否移居,载人飞船能力如何提升,这些都需要现实世界里,科学家们再接再厉,继续探索。”苟利军说。
1990年2月14日人造探测器“旅行者”1号拍摄的“小白点”。 图源:NASA
成为影片科学顾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苟利军是天文学家,也是一个科幻迷。早在2014年,他就翻译过电影《星际穿越》原著,还获得了中国国家图书馆颁发的文津奖。
2019年,《流浪地球1》上映,他作为科学家受邀观看了点映场,与幕后工作人员结缘。随后,在《流浪地球2》筹备期间,剧组找到他,邀请他加入影片的科学顾问团队。
苟利军介绍,《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团队里有19人,他们并不是直接参与剧本的创作,而是为影片提供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世界观支持。
“在电影创作阶段,创作人员常常请教问题,有时半夜11、12点还会发来消息,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近两年。”苟利军说。
功夫在诗外,影片内外处处暗含科学家们的贡献。例如,在影片背景下,太阳活动加剧,会出现更强烈的太阳风暴,苟利军就参与了制定对太阳风暴等级划分的新标准。
片中航天员选拔需要考试,苟利军还参与了试卷出题。虽然后来因为时长原因,做试卷的情节没有呈现,但这些细节保证了电影的质感,让片中世界的细枝末节在方方面面经得住“推敲”。
影片上映后,苟利军看过电影两次。一次是提前点映,“因为特别的身份,看时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找自己为影片提供顾问的知识线索了。”苟利军笑谈。
二刷时他才沉浸式感受了电影的情节。他感动于李雪健饰演的周喆直的演讲:从一万年前的腿骨引申到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展示了旅行者1号曾经拍下的地球照片——一个0.12像素的小点。
“那个小小的白点是地球,也是我们的一切。电影的情节蕴藏着对人类未来共同命运的思考。”苟利军说。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