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上看到“昆山GDP突破5000亿元”的新闻时,摄影师吉米刚带着孩子们从上海坐地铁回到花桥站。
花桥站是上海地铁11号线的终点站,位于昆山东部。这条线路将与正在建的苏州轨道交通S1线、3号线连接,将加速上海、苏州同城化进程,而昆山将成为中间枢纽。
昆山,这座已18年蝉联全国百强县榜首的城市,再次完成新的跨越。根据昆山发布1月29日消息,2022年昆山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县级市。
“环沪第一城”城市能级上升
作为新昆山人,吉米对这座“最强县级市”“环沪第一城”感到自豪。
吉米是江苏淮安人,曾经在上海工作了10多年,2015年在昆山花桥买房落户。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拥有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的昆山,成了“沪漂”购房者的首选地,迎来了房地产的高光时刻。
图源:昆山发布
安居客平台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昆山房价在十年间涨了2.58倍,均价从2012年的7500元/㎡上涨至2022年的19320元/㎡。
“现在房价差不多快3万了,有些地方已经超过了3万元。”吉米说,他的房子离花桥地铁站只有800米。
许多新上海人选择在昆山买房,跨省上班。每到早高峰,从花桥发往上海的地铁上,清一色都是上班的年轻人。
他们像钟摆一般来回往复,早出晚归,过着别样的“双城”生活。
吉米曾经是跨省上班族的一员。对于摄影师这类自由职业来说,昆山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做的是商业摄影,去上海的频率不一定,主要看客户需求,正常一周要去一次,有时要去好几次,或者连拍几天。”吉米说,出行除了地铁,也会选择顺风车,两地往返的人很多,基本上都能叫到车。
如今,吉米已经不经常去上海拍摄,把重心放在昆山,慢慢培养、积攒了一批客户。在他看来,在昆山工作,时间、路程会更方便,还能照顾家庭。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长期关注昆山房地产行情。他分析,GDP数据背后实际上也是就业人口和城市生活质量提升的过程。昆山的各类产业基础较好,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全面发展,也会带来新型的外来人口或新型的新市民人口。
严跃进表示,要充分理解此类城市能级上升所带来的机会,在住房等领域积极做好相关配套工作,为就业者创造更好的安居乐业的机会。
“我现在能看到的是,昆山的很多道路都在重新建设,还多了很多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以及把好的产业引进到昆山来。”吉米说。
从“自费开发区”到“昆山之路”
昆山从来都不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甚至一度是苏州最落后的地方。
据《昆山日报》报道,1984年,作为典型的农业县、在苏州区县中排名垫底的“小六子”,昆山正酝酿一个大胆的决策:自费开办工业区。
当时,我国在沿海12座城市设立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其中并没有昆山。
穷则思变,昆山人在城东农田里,自己规划、自筹资金,搞出了一个3.75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打破“等靠要”的局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州,以乡镇企业闻名,创造了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但昆山没有及时跟上步伐,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不走乡镇企业老路,昆山决定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图源:昆山发布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984年2月17日,原本“不在考察城市之列”的昆山,成功邀请到正在苏州考察的日本客商——苏旺你株式会社社长三好锐郎一行。经过半天的考察、座谈,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当年8月,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苏旺你有限公司最终落户昆山。此后,“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理念也成为昆山开发区的招商名片。
198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报道《自费开发——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昆山之路”三评》,对昆山开发区自费开发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从此,“昆山之路”名扬四海。
1992年,获国务院批准,昆山开发区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列,从“编外”转正了。
这一年,昆山引进了沪士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是当时投资规模最大的台资企业。随后,号称“四大金刚”的六丰机械、统一食品、樱花卫厨和捷安特自行车以及日本精工、丰田等大项目也相继落户。
30多年时间过去,昆山开发区从1984年的3.75平方公里,到1992年“国批”时的10平方公里,再到如今辖区面积108.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万,蝶变为现代化新城。
相关数据显示,昆山目前已累计吸引78个国家和地区的8800多家外资企业,总投资超1100亿美元。
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根据昆山市统计局数据,昆山2022年GDP比上年增长1.8%。而在此前,昆山市政府工作报告预计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增长1%以上。
这样的增长率,在全国来看并不算高。昆山遭遇了什么?
因外资和制造业而兴的昆山,正在面临发展的重要关口,其引以为傲的电子制造业产量正面临大幅下降的困境。
昆山市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昆山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指出,全市经济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重点关注,其中工业生产面临多重“掩盖”,主要电子产品产量大幅下降,手机比上年下降20%;数码照相机下降27.3%;平板电脑下降22.8%;光电子器件下降19.3%。
究其原因,发展至今,昆山的产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
对此,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在二十大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乐观。据他介绍,一家知名光电企业在2013年投资昆山13亿美元的基础上,新近又追加18亿美元的投资,启动项目二期,继续增持昆山。
周伟认为,昆山吸引外资最大的底气是产业链优势。如今昆山正在积极构建新的智能终端产业链条,聚焦头部企业给资源保要素,为企业落户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面对产业转型的压力,自主创新、自我创业、自创品牌为重点的“三自”创新战略成为昆山的转型发展之路。
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图源:昆山发布
早在2015年,昆山设立专门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昆山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2015-2020年)》。根据这份计划,昆山市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先进制造业。
2020年,昆山工业总产值历史性突破万亿元;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也跨入万亿元新台阶。目前昆山拥有电子信息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2022年,昆山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810.98亿元,同比增长4.1%。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迈上6000亿元台阶,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5.5%。
据苏州日报报道,2022年,在多点发力稳住经济大盘的同时,昆山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首次问鼎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创新百强县(市)。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