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据《中国奇谭》剧照
最近,你是否被一部国产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刷屏?这部动画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B站联合出品,自新年第一天开播以来,豆瓣评分飙升至9.6分,一时之间成为了爆款动画。
十位导演,八个故事,构成了这部《中国奇谭》。从中你能够读到中国神话故事,感受水墨意境,也能够体验浓厚的传统风味。
《中国奇谭》成为爆款动画的“流量密码”是什么?如何解读八部短片的创作手法和审美风格?观众应该如何理解每部短片的现实意义?对此,天目新闻专访了《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
陈廖宇 资料图
初衷
天目新闻:《中国奇谭》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广泛的好评,此前有想到吗?
陈廖宇:我们在做完这个作品的时候,总体上还是有信心的。但是播出后受到如此多观众的好评,我们还是感到很惊喜,也确实没有完全想到。
这也说明,观众对我们的肯定,对于我们用心做的国产动画给予了鼓励。
天目新闻:很多网友评价《中国奇谭》是非常具有中国传统风味的国产动画,您对于这部动画八个短片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陈廖宇:一是我想展现动画的多元化、多样性,二是展现中国特性,我希望无论从内容、形式,或是从手法、意境上,都能体现中国特性。但是这个中国特性,我不希望它是建立在预设上的,或者说是表面的标签式的特性,我希望它是一种根植于我们的文化,自然流露、自然生长出来的,既有传统又有生命力的特性。《中国奇谭》的八部短片,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追求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
天目新闻:创作《中国奇谭》的初衷是什么?
陈廖宇:一是,传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的创作精神。短片创作是上美影的经典特色之一,我们今天也应该继承传统的创作方式,这是对前辈的创作精神最好的继承,也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二是,向大众表达我们对国产动画电影的想法。我们作为动画创作者和从业者,在这个行业里,一定会形成自己对这个专业的看法。我觉得种种看法最好的呈现方式就是用作品向大众表达,你觉得动画应该怎么做,那就把它做出来给大家看。
三是,给予年轻的动画创作者机会,也为动画行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我不仅是动画创作者,同时也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老师,我觉得我可能更加了解相对年轻的动画作者里,哪些有了一些积累和创作经验,哪些具有创作激情和才情。但是他们之中有些人可能还缺少一个机会或者机缘,如果他们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我们能够给他们一个机会或者机遇,也许能让他们得到一个很好的表达。另一方面,对于动画行业来说,这也能让别人看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有生命力的作品。
四是,致敬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2022年是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作为动画行业的从业人员,可能都会觉得,我们对百年要有所表达,有所致敬。这也是一种机缘吧,当我们产生创作想法的时候,正值中国动画诞生百年,也算是通过这部作品实现了对中国动画的致敬。
图据《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剧照
解读
天目新闻:《中国奇谭》包含了八个故事、十位导演,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几位导演和他们带来的短片。
陈廖宇:在选择导演的时候,我希望每个导演的背景,包括他们的知识结构、经历、艺术风格,甚至是个人性格都各不相同,因为我希望呈现出动画的多元化。
目前已经播出的《小妖怪的夏天》和《鹅鹅鹅》,大家都评价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片子,其实背后一定是两个具有截然不同的风格和趣味的导演,余下的六个片子也一样,每个风格都不尽相同。
我们实际上还是比较关注观众的评价的。看完《小妖怪的夏天》再去看《鹅鹅鹅》,一开始有的观众评价看不懂,或者说第二集不如第一集好玩。但是当我隔了一两天再去看《鹅鹅鹅》的评价,就会发现,随着观众更多地了解《中国奇谭》,可能他们的思维标准就会发生转变,认为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故事,就会说这个也很好,有不一样的美,或者说体会到了另一种气氛。甚至有人会说,虽然我看不太懂,但是我觉得很厉害。
我希望大家不要怀着一个相同的标准看待后面所有的片子,其实每个片子都有自己的类型、叙事方式和视觉风格,都寄托着每一位导演在各自方向上的真诚和认真的探索。
天目新闻:对于创作者而言,是不是将作品发出去之后,就将评价或是观点交给观众自己来解读了呢?
陈廖宇:我特别赞同这个观点,当创作者将作品交给观众的时候,其实可以说作品已经不是创作者的了,一切都由观众来解释了。
这几天我们团队也会讨论,有时候还开玩笑说看完了这个观众的解读,我都看不懂自己的作品了。
其实,我认为创作者不必忙着去给观众指导或者解释,即使有的观众的解读并不完全是作者的想法,但是你会觉得他的解释还真能够自洽。每个观众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看法,这无对错可言。
这也给我们以启发,一部作品至少要引起他人的思考和讨论,我觉得无论评价好坏与否,至少可以说能为观众提供一点思考的价值,这就是有意义的。
天目新闻:为什么将《小妖怪的夏天》作为开篇的第一集?当时是否有特别的设计和想法?
陈廖宇:从我作为总导演的角度来说,其实八个片子并没有顺序,因为故事都是独立的。虽然在我心目中,每个片子各有各的好,但谁排第一个,我可能以前还真没怎么多想过。
而出品方和播出平台,我觉得他们在这方面肯定比我们创作者更有经验。现在从效果看,我特别赞同他们设置的播出顺序。因为《小妖怪的夏天》相对来说是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在西游记的故事框架下,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展开叙事,好玩、有趣,也不失深刻的现实意义,作为八个片子的入门,是比较合适的。换言之,如果一开始是一部风格很强烈的片子,观众可能会有点不适应。
图据《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剧照
审美
天目新闻:《中国奇谭》如何做到将传统美学与创新、想象力相融合?
陈廖宇:传统美学与想象力本身就不排斥。我们看中国传统的故事、绘画等等,在任何传统艺术里,我们都会首先感受到美,然后我们都会赞叹古人的想象力,所以传统美学和想象力本就是一体的。
另一方面,我希望我们对传统美学的理解不是标签化的,它是一个动态的东西,今天的我们认为传统美学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而今天的我们对于我们的后人来说,我们也是前人。如果做得足够好,其实你也在为传统添砖加瓦。所以我对导演们或对自己的要求是要体现传统美学,但这不是把原原本本的传统照搬过来。比如,观众可能从片子中看到了传统的水墨画,但其实我们也加入了现代、多元的手法。我认为传统美学需要推陈出新,也希望将传统美学有意无意地融合到作品里。
图据《中国奇谭》之《鹅鹅鹅》剧照
天目新闻:《中国奇谭》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您认为通过动画电影展现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
陈廖宇: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特点,动画的特点正如观众反馈给我们的一样,它更多地展现出一种画面和意境。我觉得中国传统美学里的核心之一就是意境,意境有时候很难用语言形容,它是一种展现想象力的方式。就像《鹅鹅鹅》,当文字写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他说这个东西是什么,你就会觉得他是什么。但是用画面和动作表演、色调、声音结合在一起展现的时候,就会出现因人而异的效果。面对同样的画面、声音和动作,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会做出不一样的解读。
另一方面,动画在表现上具有自由性。比如我们用真人演绎《鹅笼书生》,又会呈现出另一种不同的效果。但是我们画出来的这些人、天鹅、山,如果对照现实的人和生态,它都不是真实的,但它也创造了另一种新的真实,这种新的真实也许会给你带来文字描写以外的审美享受。
有的观众会说“我虽然看不懂,但我觉得挺好看”,我觉得其实我们其实不用太纠结于懂和不懂。我经常打一个比方,一座山在你的面前,我问你看得懂还是看不懂?其实你感受到这座山宏伟、茂盛还是缥缈,那就是看懂了。你看见的那一刻,你感受到的东西就是你看懂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动画能够创造一种新的视觉和听觉的体验,然后带给不同的人。而不同的联想空间,也是它有意思的地方。
图据《中国奇谭》之《鹅鹅鹅》剧照
难题
天目新闻:任何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奇谭》从策划到推出,有没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或是感到困难的经历?
陈廖宇:做一部电影很不容易,它不是一个人或几个导演就能完成的,其实是整个团队以及每一位制作人员的成果。《中国奇谭》八个短片可能至少涉及几百人,甚至更多。其中的一些困难可能是我个人感受不到,但团队其他成员替我解决的。
对于我们这些主创人员来说,困难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我们在心中有一种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做出来的时候,可能没有表达到位,或者说表达不充分,那就需要反复地推翻重来。有时候会觉得,我已经花了这么多功夫了,也舍不得否定前面的劳动,是要在不对的道路上硬着头皮走,还是不管前面付出了多少,当机立断往回走或者推倒重来。每当面临这样的抉择,都是很艰难的,而每一部作品的创作几乎都会面临这样的抉择。
二是,每位导演面对的是自己的那部作品,而我作为总导演,需要从整体上看待每部作品,要把控八个片子的整体创作质量的统一和平衡,以及创作方向的搭配,我和十位导演的关系就像是教练和球员。
每一位导演都有自己强烈的创作目标和不同的个性,当我指出每一位导演的问题时,我需要考虑这是否会影响他的创作情绪,面对不同的导演我可能需要不同的交流方式,最终保证整部作品尽可能在整体上都达到比较高的质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此过程中,其实也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图据《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剧照
方向
天目新闻:接下来有什么创作计划?
陈廖宇:我们还有一些项目正在进行中,但是不管是什么项目,你在短片中看到的创作精神,我还是会去坚持。我希望自己后面能做出一些风格、内容更加多元化以及更关照现实的作品。
从《中国奇谭》已播出的两个片子来说,虽然它们的设定好像都不是今天的现实,但其实它们不只是讲了一个表面上设定的故事,我觉得观众都能从这两个故事里看到现实,甚至是看到自己。能够关照现实、反映现实、引发观众的思考,我觉得这一点是我未来无论创作短片、长片,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要坚持的一点。
天目新闻:作为动画电影导演,您如何看待这些年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
陈廖宇:总体上我觉得中国其实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平台都在积极参与动画的创作和制作,而且都越来越以市场化的方式对待动画。近年来,其实不只有《中国奇谭》,还有很多成功的国产动画电影。我觉得只要大家都在尝试,都在做动画,就会有越来越的动画人才涌现,动画行业也会越来越有活力。我对于中国动画的总体发展趋势还是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我觉得机会还是非常多的。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