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 这场研讨会多层次解答

天目新闻 记者 邱伊娜 通讯员 姚祥燕2022-12-09 07:14全网传播量4.6万
00:00
00:00

“学生发展”是教育治理的逻辑起点,宏观治理不能移植到微观的学校层面。

我国教师轮岗的可行路径在于地方立法。

坚持高中阶段学校的多样性发展,寻求教育规律的共识。

12月9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的不少师生正在谈论着有关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最新观点,这些观点都来自于一场全国区域教育治理研究学术研讨会。

一周前,全国区域教育治理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外国语学院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知名学者、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等30余名嘉宾来了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大讨论,近7万人收看会议直播。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解读了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治理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雅风则阐述了我国教师轮岗的可行路径在于地方立法,并着重分析其合法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郅庭瑾以《从“双减”看教育公共治理的中国之策》为题,提出了要坚持高中阶段学校的多样性发展,寻求教育规律的共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胡劲松则对区域治理中的地方教育立法发表了前瞻性看法;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季诚钧总结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路径的特点,分析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势。

研讨会还设置局长论坛环节,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局长汪培新、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嘉兴市海盐县教育局副总督学叶慧玉、台州市天台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叶安逸分别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家校政社协同、乡村教育现代化等主题进行交流分享。

在校长论坛环节,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华琪、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校长马骉、杭州市青蓝小学校长娄屹兰等立足自身学校实践进行主题演讲,来自西湖区、海盐县的十位校长代表作为分享嘉宾,从学校管理转型、智慧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学生评价改革等多个角度畅谈实践经验。

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表示,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将会进一步增强学界对教育治理与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发展素质教育与促进教育公平之间关系的思考,为区域和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探寻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探索新时期教育积极服务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法、路径与实现机制。

3.jpg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推出的新著作《中国教育治理研究》《区域教育治理研究:现状与趋势》在研讨会上同步首发。

4.jpg

(本文照片由浙江外国语学院提供,摄影者为赵振宇、范璐扬、周延蓉)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