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上新了专业丨智慧赋能林业 未来这一专业的学生有更高发展上限

    天目新闻 记者 汪江军 徐雪纯2022-12-05 02:35全网传播量32.3万
    00:00
    00:00

    编者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晴雨表”,高校专业调整一直备受关注。今年,31个新增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其中既有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也有深挖数字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的一系列“智能+”“智慧+”交叉专业。天目新闻推出“上新了专业”系列报道,带你走近一个个引领未来的新专业,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广泛需求,照见时代浪潮下新的机遇和挑战。

    今年,31个新专业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些新专业“新”在哪,智慧一词或许是个很好的注脚。

    比如以水利为特色的河海大学,新增了智慧水利专业;并不靠海但工科实力突出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开设了智慧海洋技术专业;传统名校上海交通大学,新设了智慧能源工程专业。而林业方面,学科特色鲜明的南京林业大学,今年9月也迎来首批智慧林业专业的学生。

    林业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但却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愈发重视生态环境的今天,林业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通过智慧赋能后,林业发展会带来哪些不一样的变化?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姜姜首先列举了信息技术在林业方面的两个典型应用,表明了智慧林业与传统林业的明显进化。

    “比如说出去调查林业森林资源,以往基本上都是爬到深山老林里,一棵棵树用尺子去测量,这种传统的测量手段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但现在,通过无人机或者激光雷达甚至遥感卫星等手段,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除了测量,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智慧”手段也是大显身手。“一些树木往往等到发病了才发现,此时已经晚了,抢救手段也有限,但现在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通过前期的一些数据或者预警机制,我们能够提前发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就大大提升。”

    林业前面的智慧两字,并不是今年突然加上的,而是学科与行业的发展共同促进的。姜姜透露,这些年交叉学科的融合有很多,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等也应用到了各个领域,而林业同样有这样的需求。加上社会对林业信息技术化人才有需求,都促使我们这一新专业的成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曹福亮是国内较早提出“智慧林业”概念的学者。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学校从2020年开始就在林学专业中选拔部分学生进行智慧林业方向的差异化模块培养,同时向教育部提交了智慧林业新专业的申请。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召开智慧林业专业建设视频研讨会

    既然是新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自然也有新的变化。姜姜提到,随着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从木材生产转向生态保护,传统林学的课程自然也需要迎来改造,从而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林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据了解,在主干课程上,南京林业大学智慧林业专业,除了植物学、树木学、气象与气候学等生物科学与林业科学知识外,新增了林业物联网、程序设计C语言、空间数据库、数字图像处理、林火智能监测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等融合信息科学和智能装备的特色专业知识,以期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姜姜对课程改造还进行了形象比喻,“原先我们要进行森林培育,现在是要精准培育,比如说一棵树,什么时候缺水了,什么时候缺养分了,我们都能识别出来。再比如以前培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木材,现在却是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切都需要新的信息技术应用。”

    在象牙塔学完智慧林业的相关课程后,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前景怎样,与传统的林业专业学生比,是否更有竞争力?

    姜姜透露,林学院的毕业生,首选还是以进与林业相关的事业单位为主,其余的去一些大的国有林场等。现在也多了很多林业相关的生产企业,比如做林业调查规划的企业,他们招的人也不少,要求还比较高,必须要懂计算机。

    而与传统的林业毕业生竞争,智慧林业的毕业生也更具竞争力。姜姜同样举例,塞罕坝林场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设而成,最早是靠林场的工人一株株地种,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第五代,他们基本上采用了智慧化管理,通过远程监控,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处理。所以姜姜认为,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是林业发展的前景。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 图源:新华社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