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段时间的发疯文学、寝室养“纸箱狗”之后,近段时间,大学生们又开始整新活了。天目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相继出现了大学生夜间在操场集体爬行的现象,也有一些高校的校内论坛出现了众多与“爬行”相关的讨论贴。
有媒体针对该现象,联系到了多所高校,校方工作人员均表示,对该活动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也有校方表示,该活动有可能是由学生社团自行组织的。
从中传开始 爬行出现了“人传人、校传校”的现象
这项活动顾名思义,就是一群大学生组群在校园操场上爬行。据天目新闻记者了解,大学生集体爬行最早是在中国传媒大学流行起来的。11月8日,有人在中国传媒大学的“中传匿名社区”上发帖询问,“如果大家看到有人在大学校园里爬行会不会被吓到?”结果下面的评论多数是表示,想要一起爬行,很有兴趣参与。
11月9日晚,正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研究生的小马像往常一样前往学校操场跑步,令她惊讶的是,学校的操场上有一群人围成一个圈绕着爬行。
“我刚看到的时候,有点惊讶,还有手机拍了视频。但是随着集体爬行逐渐被更多人所知,也就不觉得很奇怪了。其实,在此之前,学校的操场草坪上也进行过万圣节变装之类的活动。平常也有很多学生围成一堆在草坪上做游戏、唱歌之类的。”小马告诉记者,如果是和熟悉小伙伴一起,她也是愿意参加集体爬行这项活动的。
集体爬行很快就从中传“火”到了清华、人大等高校,短时间内爬行出现了“人传人、校传校”的现象。此外,天目记者发现,像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校内论坛中,也有不少和爬行相关的讨论。
记者加入某高校的学校论坛,发现平台上关于校园爬行活动的讨论度极高,以“爬”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看到近二十条主题贴,其中有学生理性发问,“如何看待最近兴起的校园爬爬乐?”也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发帖“学校里有哪些适合爬的地方?”学生们甚至自发建立了一个爬爬微信群,发帖动员操场爬行活动。讨论背后,不难看出大学生们对于校园爬行饶有兴趣。
中传匿名社区中的相关讨论
集体爬行逐渐销声匿迹?学生群体说法众口不一
大学生集体爬行,就像是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很快。小马告诉天目新闻记者,目前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里已经基本没有学生集体爬行了。此前,记者加入的高校论坛上,帖子有近半已被删除,相关的“爬爬群”也已经解散。
天目新闻记者也是就此话题采访了多位在读的大学生,对于爬行的看法,也是众口不一。
有学生表示,不太理解在学校操场爬的行为,除了体感不适外,多少还有些羞耻。”之前,为了捡掉在床底的东西,在地板上爬了一小会,膝盖着地,浑身僵硬,感觉又硬又痛,不太理解那么多人想去草坪上爬? “
也有学生认为,这不过是一部分学生的”发疯文学“罢了,用其他方式“发疯”也一样,只是正好选择了“爬行“这一行为。契机大概是“阴暗地爬行”这个发疯文学中的梗,在大家的脑洞下现在演变成在现实中爬行了。可以看作是,眼下大学生对自己的烦闷不满等各种情绪和压力的一种行为艺术式的发泄。
有学生认为集体爬行不过是“乐子人”的行为,大家纯粹为了打破常规,想做点不一样的奇怪事情来吸引注意力,但有点过度娱乐了。而且大晚上看见一群人在爬行令人感到不适,像是邪教仪式。
当然,也有学生对此表示支持,“没流行之前我爬过,越爬越能感觉有股神秘的力量让你加速前进。它有点像是对生活的一种温柔的抗议仪式。”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杨宏飞认为,单从心理健康角度看,只要不影响自己、他人和社会,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爬行锻炼本身没有问题。从更广泛的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看,只要是科学的锻炼都能促进心理健康。但是群体性对抗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相比隔网对抗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效果好,对抗运动比单独锻炼(如一个人跑步)效果好。因此,大学生想要通过运动锻炼减压,除了爬行之外是可以有更好的选择的。
爬行锻炼不可盲从 高校要重视学生的精神教育
爬行运动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华佗的五禽戏。这是传统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神态与动作,形成一种具有良好的健身养身的医疗功法。
其实,类似的爬行锻炼几年前就火过一轮,“鳄鱼爬”被视为中老年人奇葩健身方式之一,早已在短视频平台出过圈了。
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体育产业专家许洪超表示,运动分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目前来看,无论是前段时间大学校园里流行的集体爬行,还是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的“鳄鱼爬”都还不能称之一项运动,只能牵强地称为一种户外锻炼方式,不大可能成为一种向大众推广的运动项目。
中老年群体间流行的“鳄鱼爬” 图源:视觉中国
“从这项目运动的姿势来看,它对心肺、四肢、腰椎以及人体的核心都能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在我看来,它和大部分俯卧类的运动项目(比如平板支持、俯卧撑等)起到的锻炼效果都差不多。”许洪超说,“在我看来,主要是爬行这种锻炼方式,相比传统运动比较新颖。大学生都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再加上一定的从众心理,所以能在大学生群体内形成一定范围的传播和流行。”
此外,许洪超还表示,凡事都有好有坏,运动也不能过量。尤其是爬行这种锻炼方式,要有专业人士指导,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盲从,否则很容易练伤自己。
在和多位在校大学生交流时,天目新闻记者发现,集体爬行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学生的解压需求。在中传研究生小马看来,集体爬行在大学生群体眼中并不是特殊现象,它只是在疫情期间,从其他群体活动演变过来的。因此,天目新闻记者认为,疫情期间,高校更要重视学生的精神教育,相关的引导和疏导尤为重要。
许多人不明白,大学生们明明可以用别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却偏偏要用集体爬行来宣泄。事实上,这和他们的学历、年纪有关。年轻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的“表演”有一定的艺术感,能引起社会的注意,而且他们也确实做到了。其实,高校的大学生减压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要在操场上爬来爬去。例如养成自己的兴趣,在学校的时候,养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很有必要的,既可以消磨业余的时光,也可以丰富自己,为以后的求职创造有利条件。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